导言 | 第10-11页 |
第一章 股东代表诉讼的内涵及历史发展 | 第11-16页 |
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概述 | 第11-14页 |
一、股东代表诉讼的内涵、特征 | 第11-12页 |
二、 股东代表诉讼与股东直接诉讼的区别 | 第12-14页 |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的历史发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立法基础及价值 | 第16-20页 |
一、 维护中小股东权益 | 第17-18页 |
二、 加强公司制衡监督,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 第18-20页 |
第三章 股东代表诉讼制度的运行体制 | 第20-36页 |
第一节 股东代表诉讼当事人的构架 | 第20-29页 |
一、 股东代表诉讼原告 | 第20-26页 |
二、 股东代表诉讼被告及其可诉行为的范围 | 第26-27页 |
三、 股东代表诉讼中公司的法律地位 | 第27-28页 |
四、 股东代表诉讼中其他股东的地位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股东代表诉讼结果的归属 | 第29-36页 |
一、 原告股东胜诉 | 第30-32页 |
二、 原告股东败诉 | 第32-34页 |
三、 和解撤诉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股东代表诉讼程序中的衡平机制 | 第36-42页 |
第一节 诉讼前置程序制度 | 第36-40页 |
一、 前置程序提起的对象 | 第37-38页 |
二、 前置程序免除的条件 | 第38-40页 |
第二节 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 第40-42页 |
第五章 构建我国的股东代表诉讼制度-兼评最高院《征求意见稿》的相关规定 | 第42-55页 |
第一节 我国的立法现状及司法实践 | 第42-44页 |
第二节 对最高院《征求意见稿》相关建议规定的评析 | 第44-55页 |
一、 原告股东的资格 | 第44-49页 |
二、 被告及其可诉行为的范围 | 第49-51页 |
三、 公司在代表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 第51-52页 |
四、 其他股东的地位 | 第52-53页 |
五、 诉讼前置程序制度 | 第53-54页 |
六、 诉讼费用担保制度 | 第54-55页 |
结束语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