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土壤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水稻土中多氯联苯微生物厌氧脱氯机制研究

致谢第6-8页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缩略表第14-16页
1 文献综述第16-62页
    1.1 多氯联苯的环境污染第16-19页
        1.1.1 多氯联苯的性质第16-17页
        1.1.2 多氯联苯的危害第17-18页
        1.1.3 多氯联苯的土壤污染状况第18-19页
    1.2 多氯联苯的微生物降解第19-37页
        1.2.1 多氯联苯的好氧降解第19-20页
        1.2.2 多氯联苯的厌氧脱氯第20-37页
    1.3 有机卤化合物呼吸机制第37-50页
        1.3.1 专性和兼性有机卤化合物呼吸微生物第37-40页
        1.3.2 代谢型和共代谢型脱卤反应第40页
        1.3.3 有机卤化合物的微生物呼吸机制第40-41页
        1.3.4 专性OHRB的生长必须要素第41-42页
        1.3.5 含有OHRB的复杂细菌群落中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第42-44页
        1.3.6 参与有机卤化合物呼吸过程中的酶第44-50页
    1.4 PCBs污染环境的厌氧生物修复技术第50-56页
        1.4.1 生物刺激第50-51页
        1.4.2 生物强化第51-52页
        1.4.3 PCBs厌氧脱氯与好氧降解的耦合第52-53页
        1.4.4 野外研究第53-54页
        1.4.5 生物修复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第54-56页
    1.5 水稻土环境中的PCBs生物脱氯活动第56-59页
        1.5.1 水稻土生境的特征第56-57页
        1.5.2 水稻土中的微生物活动特征第57-58页
        1.5.3 水稻土中PCBs自然消减的潜能第58-59页
    1.6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59-62页
2 不同水分管理模式下农田土壤中PCBs的自然消减第62-84页
    引言第62-63页
    2.1 电子电器废弃物拆解区农田土壤中PCBs污染调查第63-69页
        2.1.1 实验部分第63-67页
        2.1.2 野外稻田土壤中PCBs的自然消减规律第67-69页
    2.2 模拟淹水落干不同水分条件下土壤中PCBs的自然消减第69-83页
        2.2.1 实验部分第69-73页
        2.2.2 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PCBs的自然消减规律第73-83页
    2.3 本章小结第83-84页
3 水稻土淹水-落干交替环境中PCBs还原脱氯-好氧降解过程的耦合第84-119页
    引言第84-85页
    3.1 水稻土微域氧化还原电位条件的研究第85-92页
        3.1.1 根箱盆栽实验的设置第85-90页
        3.1.2 稻田土壤的氧化还原电位和微域分布第90-92页
    3.2 盆栽实验中淹水落干交替条件下PCBs的自然消减情况第92-100页
        3.2.1 淹水落干交替条件下不同微域土壤中PCBs残留量检测第92页
        3.2.2 淹水落干交替条件下不同微域土壤中PCBs的自然消减特征第92-100页
    3.3 盆栽实验中淹水落干交替条件下微生物生态学研究第100-110页
        3.3.1 淹水落干交替条件下不同微域土壤中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测定第100-102页
        3.3.2 淹水落干交替条件下不同微域土壤中微生物磷脂脂肪酸(PLFA)含量第102-110页
    3.4 盆栽实验中不同氧化还原微域中功能菌群的时空变化第110-118页
        3.4.1 水稻土不同氧化还原微域中好氧降解菌群和厌氧脱氯菌群的定量检测第110-117页
        3.4.2 水稻土不同氧化还原微域中好氧降解菌群和厌氧脱氯菌群的丰度特征第117-118页
    3.5 小结第118-119页
4 富集无沉积物的水稻土厌氧还原脱氯培养物第119-152页
    引言第119-120页
    4.1 水稻土富集培养物的厌氧还原脱氯反应特征第120-135页
        4.1.1 实验部分第120-127页
        4.1.2 水稻土厌氧微生物富集培养物的脱氯活动特征第127-135页
    4.2 鉴定水稻土富集培养物中的厌氧还原脱氯微生物第135-151页
        4.2.1 实验部分第135-140页
        4.2.2 水稻土无沉积物培养物PS中的PCBs脱氯菌第140-151页
    4.3 小结第151-152页
5 PCE作为替代性电子受体加速Dehalococcoides mccartyi的PCBs脱氯反应第152-179页
    引言第152-153页
    5.1 研究PCE作为替代性电子受体加速Dehalococcoides mccartyi sp.CG4的PCBs脱氯反应第153-172页
        5.1.1 实验部分第153-154页
        5.1.2 PCE脱氯反应不同时期添加Aroclor1260后的PCBs脱氯特征第154-163页
        5.1.3 PCE脱氯反应不同时期添加Aroclor1260后RDase的表达特征第163-172页
    5.2 PCE作为替代性底物加速水稻土无沉积物培养物PS的PCBs脱氯反应第172-177页
        5.2.1 实验部分第172-173页
        5.2.2 PCE加速水稻土培养物PS的PCBs脱氯反应的特征第173-175页
        5.2.3 PCE加速水稻土培养物PS的PCBs脱氯反应时RDase的表达特征第175-177页
    5.3 本章小结第177-179页
总结与展望第179-183页
参考文献第183-207页
作者简历第207-208页

论文共2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植物物料在南方典型水稻土中的碳矿化特征及其微生物影响机制研究
下一篇:生物有机肥、CO2施肥发酵残渣和土壤预处理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控效果及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