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符号对照表 | 第14-15页 |
缩略语表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8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4页 |
1.2.1 格基密码方案设计 | 第20-24页 |
1.3 本文工作和主要贡献 | 第24-26页 |
1.4 章节安排 | 第26-28页 |
第二章 预备知识 | 第28-40页 |
2.1 格的定义 | 第28-29页 |
2.2 格上的密码学困难问题 | 第29-31页 |
2.3 离散高斯分布 | 第31-33页 |
2.4 格基密码常用算法 | 第33-38页 |
2.5 格上的变色龙Hash函数 | 第38页 |
2.6 其他常用结论 | 第38-39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标准模型下基于格的签密 | 第40-68页 |
3.1 研究背景 | 第40-41页 |
3.2 签密的原语与安全模型 | 第41-43页 |
3.3 标准模型下的签密方案 | 第43-65页 |
3.3.1 构建模块:基于格的变色龙Hash函数 | 第43-45页 |
3.3.2 方案的构造 | 第45-48页 |
3.3.3 方案的一致性 | 第48-50页 |
3.3.4 安全性证明 | 第50-56页 |
3.3.5 性能分析与实验模拟 | 第56-6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第四章 基于身份的签密方案 | 第68-102页 |
4.1 研究背景 | 第68-69页 |
4.2 基于身份的签密的原语与安全模型 | 第69-71页 |
4.3 基于LWR的选择身份安全的签密方案 | 第71-89页 |
4.3.1 构造 | 第71-74页 |
4.3.2 一致性和参数设置 | 第74-76页 |
4.3.3 安全性 | 第76-89页 |
4.4 扩展Ⅰ:基于LWE困难假设选择身份安全的签密方案 | 第89-91页 |
4.4.1 方案的构造 | 第89页 |
4.4.2 一致性与参数设置 | 第89-91页 |
4.5 扩展Ⅱ:基于LWR的全安全的基于身份的签密方案 | 第91-93页 |
4.6 扩展Ⅲ:基于LWE的全安全的基于身份的签密方案 | 第93-94页 |
4.7 性能分析与实验对比 | 第94-99页 |
4.7.1 性能分析 | 第94-95页 |
4.7.2 和先签名后加密机制之间的比较 | 第95-99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99-102页 |
第五章 格上基于属性的签密 | 第102-122页 |
5.1 研究背景 | 第102-103页 |
5.2 基于属性的签密:原语及其安全模型 | 第103-106页 |
5.3 格上基于属性的签密方案 | 第106-117页 |
5.3.1 对访问策略的编码 | 第106-107页 |
5.3.2 方案构造 | 第107-110页 |
5.3.3 一致性与参数设置 | 第110-111页 |
5.3.4 安全性 | 第111-117页 |
5.4 性能分析与变种 | 第117-120页 |
5.4.1 性能分析 | 第117-119页 |
5.4.2 变种 | 第119-12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六章 格基快速原像抽样算法及其应用 | 第122-142页 |
6.1 研究背景 | 第122-123页 |
6.2 改进的抽样算法及陷门变种 | 第123-127页 |
6.2.1 G-陷门的变种 | 第123-124页 |
6.2.2 格基代理 | 第124-125页 |
6.2.3 MP抽样算法变种 | 第125-127页 |
6.3 新的抽样算法下(层次型)选择身份安全的签名方案 | 第127-139页 |
6.3.1 方案构造 | 第128-129页 |
6.3.2 参数设置和正确性 | 第129-131页 |
6.3.3 安全性 | 第131-136页 |
6.3.4 性能分析 | 第136-139页 |
6.4 基于快速抽样技术的签密 | 第139-140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40-142页 |
第七章 网孔签名 | 第142-154页 |
7.1 研究背景 | 第142-143页 |
7.2 Mesh签名:原语和安全模型 | 第143-144页 |
7.3 格上的网孔签名 | 第144-151页 |
7.3.1 构造 | 第144-147页 |
7.3.2 正确性和参数设置 | 第147-148页 |
7.3.3 安全性 | 第148-151页 |
7.4 总结 | 第151-154页 |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54-162页 |
8.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154-160页 |
8.1.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154-159页 |
8.1.2 其他研究工作总结 | 第159-160页 |
8.2 展望 | 第160-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76页 |
致谢 | 第176-1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