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视野下的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内化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0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现状及趋势 | 第9页 |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 第9-10页 |
第2章 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10-18页 |
·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现状调查 | 第10-11页 |
·调查对象 | 第10页 |
·调查方法和调查结果 | 第10-11页 |
·高职院校审美教育现状分析 | 第11-18页 |
第3章 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内化问题概述 | 第18-22页 |
·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内化的定义 | 第18-20页 |
·审美教育基本范畴 | 第18-19页 |
·内化基本涵义 | 第19-20页 |
·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内化概念的界定 | 第20页 |
·研究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内化问题的意义 | 第20-22页 |
第4章 接受美学理论概述 | 第22-27页 |
·接受美学理论渊源及释义 | 第22-23页 |
·接受美学主要代表人物的理论概述 | 第23-25页 |
·尧斯的主要理论概述 | 第23-24页 |
·伊瑟尔的主要理论概述 | 第24-25页 |
·接受美学理论指导审美教育内化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25-27页 |
第5章 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内化的路径选择 | 第27-31页 |
·期待视野:审美教育的切入点 | 第27-28页 |
·审美经验:审美教育的着力点 | 第28-29页 |
·读者参与:审美教育的互动点 | 第29-30页 |
·第二本文:审美教育的反馈点 | 第30-31页 |
第6章 高职院校审美教育内化的原则与方法 | 第31-36页 |
·审美差异:明晰个性化的审美需要 | 第31-32页 |
·受众细分:满足多样化的审美诉求 | 第32-33页 |
·职业特性:体现职业化的审美特征 | 第33-34页 |
·审美价值:彰显艺术化的审美特质 | 第34-36页 |
第7章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