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6-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4页 |
第一章 低水平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能力 | 第15-33页 |
1. 前言 | 第15-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17-21页 |
2.1.1 菌株 | 第17页 |
2.1.2 实验所用引物 | 第17-19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19-20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20-2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1-25页 |
2.2.1 万古霉素BHI琼脂筛选 | 第21页 |
2.2.2 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的诱导 | 第21-22页 |
2.2.3 E-test法检测细菌万古霉素MIC值 | 第22页 |
2.2.4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 | 第22-23页 |
2.2.5 SCCmec分型 | 第23页 |
2.2.6 Agr分型 | 第23-24页 |
2.2.7 Spa分型 | 第24页 |
2.2.8 微孔板成膜法检测生物膜形成 | 第24-25页 |
2.2.9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生物膜 | 第25页 |
2.2.10 统计学分析 | 第25页 |
3 结果 | 第25-30页 |
3.1 菌株遗传背景和特征描述 | 第25-27页 |
3.2 低水平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生物膜形成能力增强 | 第27-30页 |
4 讨论 | 第30-33页 |
第二章 低水平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机制 | 第33-68页 |
1. 前言 | 第33-3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4-55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4-40页 |
2.1.1 菌株和质粒 | 第34页 |
2.1.2 实验所用引物 | 第34-36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36-39页 |
2.1.4 主要仪器 | 第39-40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0-55页 |
2.2.1 实时定量反转录PCR(q RT-PCR) | 第40-42页 |
2.2.2 PIA测定 | 第42页 |
2.2.3 VraR的表达和纯化 | 第42-51页 |
2.2.4 凝胶迁移阻滞实验 | 第51-54页 |
2.2.5 DNaseI足迹实验 | 第54-55页 |
2.2.6 统计学分析 | 第55页 |
3. 结果 | 第55-63页 |
3.1 耐药相关二元调控子vraSR与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在转录水平存在相关性 | 第55-57页 |
3.2 低水平万古霉素耐药金葡菌PIA合成增加 | 第57-58页 |
3.3 VraR对h VISA/VISA生物膜形成具有间接调控作用 | 第58-63页 |
4 讨论 | 第63-68页 |
结论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9页 |
附录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综述 | 第81-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