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政治论文

课堂观察:一种新的教研方式--以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为例

目录第1-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前言第8-16页
 一、研究缘起第8-10页
 二、研究综述及趋势第10-13页
 三、概念界定第13-14页
 四、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4页
 五、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4-16页
第一章 审视当下的听评课第16-23页
 第一节 传统听评课存在的问题:去专业现象第16-18页
  一、简单处理第16-17页
  二、任务取向第17页
  三、不合而作第17页
  四、统一衡量第17-18页
 第二节 听评课范式的转型:一种专业的视角第18-19页
  一、从单一走向多样第18页
  二、从对立走向理解第18-19页
  三、从经验走向专业第19页
  四、从任务走向文化第19页
 第三节 新范式的提出:一种尝试性的框架第19-23页
  一、教师主体层面第20页
  二、研究方法层面第20-21页
  三、技术或工具层面第21-23页
第二章 课堂观察:一种新的听评课第23-35页
 第一节 什么是课堂观察第23-27页
  一、课堂观察的内涵第23-24页
  二、课堂观察的目的第24页
  三、课堂观察的特点第24-27页
 第二节 课堂观察的框架第27-31页
  一、观察的维度第27-28页
  二、观察点的陈设第28-31页
 第三节 课堂观察的程序第31-33页
  一、课前会议第31页
  二、课中观察第31-32页
  三、课后会议第32-33页
 第四节 课堂观察的类型第33-35页
  一、自我观察和他人观察第33页
  二、合作观察和独立观察第33页
  三、诊断性观察、提炼性观察和专题性观察第33-35页
第三章 课堂观察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应用举例第35-55页
 第一节 课堂观察与小学品德社会的匹配第35-38页
  一、从课程性质看第35-36页
  二、从课程基本理念看第36页
  三、从区域教学实态看第36-38页
 第二节 关于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课例分析第38-45页
  一、毛善玲老师课后反思第39页
  二、观察者简要报告观察结果第39-42页
  三、量表调整第42-43页
  四、资源建议第43-45页
 第三节 关于的问题类型、资源整合、学生分析与思考的课例分析第45-55页
第四章 对课堂观察的思考与展望第55-70页
 第一节 在研究中改进教研方式第55-58页
  一、观察目的由评判向研究转变第56页
  二、观察主题由单一性向多角度延伸第56页
  三、观察人员由合作完成向独立操作转化第56-57页
  四、观察方向由学科共性向注重学科特点迁移第57页
  五、观察视角由关注细节向把握全局考虑第57-58页
 第二节 在合作中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第58-60页
  一、重在研讨,孕育教学科研的新思维第58页
  二、抓准症结,修正课堂教学的小缺陷第58-59页
  三、关注学生,实现师生情感的大融合第59-60页
  四、注重生成,重建学科体系的新框架第60页
 第三节 课堂观察的价值分析第60-63页
  一、对于执教者的价值第61页
  二、对于观察者的价值第61-62页
  三、对于教研方式变革的价值第62-63页
 第四节 课堂观察的局限性第63-66页
  一、课堂观察自身的局限第63页
  二、参与课堂观察教师的要求第63-64页
  三、外部支持的要求第64-66页
 第五节 对课堂观察的展望第66-70页
  一、加强教师的培训第66-67页
  二、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第67页
  三、营造一种合作而非竞争的教研文化第67-68页
  四、做好"移植"和"嫁接"第68-69页
  五、走向融合之路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
下一篇:小班班级管理的小学个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