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革命传统教育论文

新时期抗战精神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一 绪论第8-16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8-9页
    (二)研究现状第9-13页
        1.抗战历史视角的研究第9-12页
        2.当代视角的研究第12页
        3.研究评述第12-13页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3-16页
        1.研究内容第13页
        2.研究方法第13-16页
二 相关概念与理论第16-24页
    (一) 抗战的时期的划分第16页
    (二)对当前抗战精神研究的抽象和总结第16-18页
    (三) 理论基础第18-24页
        1.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理论的内涵第18-19页
        2.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与抗战精神的关系第19-20页
        3.历史唯物主义(即唯物史观)与抗战精神的发展第20-24页
三 抗战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第24-34页
    (一)抗战精神形成到发展的几个阶段评述第24-28页
        1.抗战精神的产生期——―九一八事变‖与―东北抗联‖第24-26页
        2.抗战精神的形成波折期——―消极抗战‖与―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第26-27页
        3.抗战精神的发展期——―西安事变‖与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第27-28页
        4.抗战精神的成熟期——―国共第二次合作‖与《论持久战》第28页
    (二)抗战精神形成发展的内在动因分析第28-31页
    (三)抗战精神的表现形式第31-34页
        1.抗战初期的抗战精神典型表现形式——杨靖宇式的抗战精神第31-32页
        2.抗战波折期的抗战精神第32页
        3.抗战成熟期的抗战精神第32-34页
四 新时期与抗战时期各阶段的抗战精神的逻辑关系第34-36页
    (一)新时期与抗战各时期抗战精神的基本关系第34页
    (二) 新时期与抗战各时期抗战精神的前后环节第34-35页
    (三)新时期与抗战各时期的抗战精神源泉始终是一致的第35-36页
五 新时期抗战精神总结与价值第36-42页
    (一)基于逻辑关系的新时期抗战精神第36-37页
    (二)新时期抗战精神的时代价值第37-42页
        1.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同时警示潜在的挑衅对手第37页
        2.有助于正视问题,并从容理性的去解决问题第37-38页
        3.有助于提升自主能力,并大力进行自主创新第38页
        4.有助于自我反省,并把握理论与实践的核心所在第38-39页
        5.有助于国家战略定力的进一步提升第39页
        6.有助于国家核心价值观的统一第39-42页
结语第42-4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44-46页
致谢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视角下我国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若干问题研究
下一篇:高校运用新媒体手段宣传马克思主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