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1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4.2 国外研究发展 | 第15页 |
1.5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5.1 园林学的研究 | 第15-16页 |
1.5.2 环境行为学的研究 | 第16页 |
1.6 研究难点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6-17页 |
1.6.1 研究难点 | 第16-17页 |
1.6.2 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7页 |
1.7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1.7.1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7.2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8 项目调研 | 第20-39页 |
1.8.1 项目场地调研 | 第20-28页 |
1.8.2 地域特色调研 | 第28-39页 |
第二章 城市公园理论设计规范与西华园的现状 | 第39-49页 |
2.1 公园设计理论规范 | 第39-42页 |
2.2 西华园景观设计相关研究综述 | 第42-49页 |
2.2.1 西华园景观设计现状 | 第42-43页 |
2.2.2 西华园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2.2.3 西华园调查分析的研究 | 第44-48页 |
2.2.4 西华园景观设计优劣势分析的研究 | 第48-49页 |
第三章 大理白族地域环境文化特色 | 第49-57页 |
3.1 白族园林风格研究 | 第49-50页 |
3.1.1 汉晋时期的早期白族园林 | 第49页 |
3.1.2 南诏国时期的白族园林 | 第49页 |
3.1.3 大理国时期的白族园林 | 第49页 |
3.1.4 地方统治下的白族园林 | 第49-50页 |
3.1.5 现代白族园林发展概况 | 第50页 |
3.2 大理白族具体文化在西华园景观中的表达 | 第50-56页 |
3.2.1 大理白族建筑文化的运用 | 第50-52页 |
3.2.2 大理白族图腾文化的运用 | 第52-53页 |
3.2.3 大理白族传统艺术品文化的运用 | 第53-54页 |
3.2.4 大理白族民风民俗文化的运用 | 第54页 |
3.2.5 大理白族文字文化的运用 | 第54-55页 |
3.2.6 大理白族服饰文化的运用 | 第55-56页 |
3.3 大理白族抽象文化在西华园景观中的表达 | 第56-57页 |
3.3.1 大理白族神话传说历史典故 | 第56页 |
3.3.2 大理白族祭祀嫁娶文化 | 第56页 |
3.3.3 大理白族“本主”信仰文化 | 第56-57页 |
第四章 基于大理白族景观的西华公园景观提升总体规划设计 | 第57-79页 |
4.1 项目背景 | 第57-60页 |
4.1.1 自然地理环境 | 第57页 |
4.1.2 周边环境 | 第57-58页 |
4.1.3 设计场地 | 第58-60页 |
4.2 设计前期分析 | 第60-68页 |
4.2.1 地形分析 | 第60页 |
4.2.2 现状分析 | 第60-67页 |
4.2.3 SWOT分析 | 第67-68页 |
4.3 方案设计策略分析 | 第68-70页 |
4.3.1 主要解决的问题 | 第68页 |
4.3.2 主要对策 | 第68页 |
4.3.3 设计目标、原则、定位 | 第68-69页 |
4.3.4 设计要求 | 第69-70页 |
4.4 白族特色元素提取 | 第70-73页 |
4.4.1 色彩元素 | 第70-71页 |
4.4.2 设计元素分析与应用 | 第71-73页 |
4.5 西华园景观提升设计 | 第73-79页 |
4.5.1 西华园原始现状平面分析 | 第73-75页 |
4.5.2 西华园总体景观结构布局 | 第75-76页 |
4.5.3 总设计构思路线 | 第76页 |
4.5.4 总体交通流线、结构布局以及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图 | 第76-78页 |
4.5.5 总体功能分区 | 第78-79页 |
第五章 西华园各功能区设计手法以及改造前后对比 | 第79-131页 |
5.1 总体设计 | 第79-85页 |
5.2 西华园重要节点分析 | 第85-86页 |
5.3 各功能区详细设计 | 第86-115页 |
5.3.1 园中园区 | 第87-93页 |
5.3.2 草坪绿茵休息区 | 第93-97页 |
5.3.3 兰花观赏区 | 第97-101页 |
5.3.4 西华五园区 | 第101-112页 |
5.3.5 八字广场区 | 第112-114页 |
5.3.6 儿童娱乐区 | 第114-115页 |
5.4 专项设计表现手法 | 第115-125页 |
5.4.1 道路设计 | 第115-116页 |
5.4.2 铺装设计 | 第116页 |
5.4.3 地域特色构筑物设计 | 第116-119页 |
5.4.4 特色座椅设计 | 第119页 |
5.4.5 植物设计 | 第119-123页 |
5.4.6 亲水驳岸设计 | 第123-125页 |
5.5 方案效果图赏析 | 第125-13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31-135页 |
6.1 总结 | 第131-132页 |
6.2 不足与展望 | 第132-135页 |
致谢 | 第135-137页 |
参考文献 | 第137-141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成果 | 第141-143页 |
附录B 西华园(厕所)平面测绘图 | 第143-145页 |
附录C 西华园调研问卷 | 第145-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