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9-22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9-10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0-12页 |
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 概念界定 | 第12页 |
2. 国外相关研究 | 第12-14页 |
3.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4. 研究现状述评 | 第16-17页 |
(四)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1. 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理论 | 第17页 |
2.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 第17-18页 |
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 第18-19页 |
4.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 第19页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2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二、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实施现状调查 | 第22-37页 |
(一)调查设计 | 第22-26页 |
1. 调查对象 | 第22页 |
2. 调查工具 | 第22-25页 |
3. 调查实施 | 第25-26页 |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26-36页 |
1. 对作文教学的认识 | 第26-27页 |
2. 对作文评价的认识 | 第27-30页 |
3. 作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实施情况及对其认识 | 第30-33页 |
4. 影响作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因素 | 第33-36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三、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46页 |
(一)存在的问题 | 第37-40页 |
1. 理念未付诸实践 | 第37-38页 |
2. 方法单一导致结果不如意 | 第38-39页 |
3. 资源匮乏致笔杆沉重 | 第39-40页 |
(二)原因分析 | 第40-44页 |
1. 主观上能动性的缺乏 | 第40-42页 |
2. 客观上的力所不能及 | 第42-44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四、小学中高年级作文教学中有效实施激励性评价的建议 | 第46-54页 |
(一)更新理念 | 第46-49页 |
1. 和风细雨,润物无声 | 第46-48页 |
2. 文章不厌千烦改,反复推敲佳句来 | 第48页 |
3. 家校联合,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 第48-49页 |
4. 完善评价机制 | 第49页 |
(二)完善方法 | 第49-52页 |
1. 丰富形式 | 第49-51页 |
2. 示范引领,勇于下水 | 第51页 |
3. 开展教研,加强引领 | 第51-52页 |
(三)开发资源 | 第52-53页 |
1.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第52页 |
2. 为孩子提供和谐的写作环境 | 第52-53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1:调查问卷 | 第57-62页 |
附录 2:访谈提纲 | 第62-63页 |
附录 3:学生作文评价展示 | 第63-6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