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商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法律规制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9-13页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9-10页
        ( 一 ) 研究背景第9页
        ( 二 )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 一 )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1页
        ( 二 )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三、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2-13页
        ( 一 ) 研究内容第12页
        ( 二 ) 研究方法第12-13页
第一 章互联网金融理财概述第13-24页
    一、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概念与分类第13-16页
        ( 一 ) 互联网金融理财的概念第13页
        ( 二 ) 互联网金融理财的分类第13-16页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运作方式和特点第16-19页
        ( 一 ) 互联网金融理财的运作方式第16-17页
        ( 二 ) 互联网金融理财的特点第17-19页
    三、互联网金融理财中的主要法律关系第19-24页
        ( 一 ) 金融消费者与第三方支付机构间委托代理关系第19-21页
        ( 二 ) 基金公司与第三方支付机构间技术服务合同关系第21-22页
        ( 三 ) 金融消费者与基金公司间信托关系第22-24页
第二 章互联网金融理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24-33页
    一、互联网金融理财存在的问题第24-29页
        ( 一 ) 互联网金融理财风险较大第24-27页
        ( 二 ) 互联网金融理财运行秩序不良第27-29页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中存在问题的原因第29-33页
        ( 一 ) 技术性原因第29-30页
        ( 二 ) 经济性原因第30-31页
        ( 三 ) 法律性原因第31-33页
第三 章互联网金融理财法律规制存在的不足第33-40页
    一、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进出法律制度不完善第33-36页
        ( 一 ) 理财经营主体进出法律制度不健全第33-35页
        ( 二 ) 理财产品进出市场法律制度不健全第35-36页
    二、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运行缺乏有效法律规制第36-37页
        ( 一 ) 宣传推介规制不足第36页
        ( 二 ) 信息披露审核不严第36页
        ( 三 ) 格式合同规制不足第36-37页
    三、互联网金融理财监管体系不完善第37-38页
        ( 一 ) 监管法律体系不健全第37-38页
        ( 二 ) 分业监管效率低下第38页
        ( 三 ) 监管职责不明第38页
    四、金融消费者保护措施不全面第38-40页
第四 章我国互联网金融理财法律规制建议第40-54页
    一、完善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进出法律制度第40-43页
        ( 一 ) 严格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准入条件第40-42页
        ( 二 ) 规范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退出机制第42-43页
    二、加强互联网金融理财市场运行法律规制第43-46页
        ( 一 ) 规范宣传推介制度第43-44页
        ( 二 ) 细化信息披露制度第44-46页
    三、构建科学的互联网金融理财监管体系第46-49页
        ( 一 ) 实行功能监管提升监管效率第46-48页
        ( 二 ) 明晰监管职责第48-49页
    四、健全互联网金融理财经营主体民事责任制度第49-51页
        ( 一 ) 基金公司和第三方支付平台共有的民事责任第50页
        ( 二 ) 第三方支付平台独有的民事责任第50-51页
        ( 三 ) 基金公司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举证责任第51页
    五、加强互联网金融理财金融消费者保护措施第51-54页
        ( 一 ) 限制对金融消费者个人信息的使用第51-52页
        ( 二 ) 拓宽金融消费者求偿方式第52-53页
        ( 三 ) 引导金融消费者树立正确的理财理念第53-54页
结语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2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及研究成果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城市中小学应急避难场所的有效性研究
下一篇:泸沽湖纳西古寨街巷空间更新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