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高分子化学(高聚物)论文

功能型超支化聚乙烯的结构设计、合成及对有序介孔氧化硅表面修饰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课题的提出第11-31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超支化聚合物第12-17页
        1.2.1 超支化聚合物的概念第12-13页
        1.2.2 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第13-15页
            1.2.2.1 组成与结构特征第13-14页
            1.2.2.2 性能特点第14-15页
        1.2.3 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与应用第15-17页
            1.2.3.1 缩聚法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第15-16页
            1.2.3.2 加成聚合法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第16页
            1.2.3.3 开环聚合法合成超支化聚合物第16页
            1.2.3.4 其他方法第16-17页
    1.3 超支化聚乙烯第17-28页
        1.3.1 超支化聚乙烯的合成第18-19页
        1.3.2 超支化聚乙烯合成机理第19-20页
        1.3.3 超支化聚乙烯结构与性能第20-21页
        1.3.4 超支化聚乙烯功能化改性第21-25页
            1.3.4.1 乙烯与极性单体共聚第22-23页
            1.3.4.2 分步法合成功能性超支化聚乙烯第23-24页
            1.3.4.3 对已有的超支化聚乙烯进行改性第24-25页
        1.3.5 超支化聚乙烯的应用第25-28页
    1.4 课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第28-31页
        1.4.1 课题的提出第28-29页
        1.4.2 研究内容第29-30页
        1.4.3 研究意义第30-31页
第二章 HBPE-b-PK嵌段共聚物设计、合成及表征第31-56页
    2.1 引言第31-32页
    2.2 实验部分第32-40页
        2.2.1 实验原料规格与精制方法第32-33页
        2.2.2 催化剂的制备第33-37页
            2.2.2.1 乙腈基Pd-α-diimine催化剂(催化剂1)的合成第34-36页
            2.2.2.2 催化剂MeO-Pd-α-diimine(催化剂2)的合成第36页
            2.2.2.3 含ATRP引发基团的Pd-a-diimine催化剂3(ATRP-Pd-a-diimine)的合成第36-37页
        2.2.3 由MeO-Pd-α-diimine催化乙烯聚合合成HBPE-b-PK_(xh)第37-38页
            2.2.3.1 由MeO-Pd-α-diimine催化CO/TBS共聚制备PK_(xh)(Run 1)第37页
            2.2.3.2 由MeO-Pd-α-diimine催化乙烯/CO/TBS共聚合成HBPE_(2h)-b-PK_(xh)嵌段共聚物(Run 2)第37-38页
        2.2.4 由ATRP-Pd-α-diimine催化乙烯/CO/TBS共聚合成ATRP-HBPE_(0.5h)-b-PK_(xh)和ATRP-HBPE_(2h)-b-PK_(xh)(x=2,4,8,20,32,48)(Run 3和Run 4)第38-39页
        2.2.5 表征方法第39-40页
            2.2.5.1 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39-40页
            2.2.5.2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H NMR)第40页
            2.2.5.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第40页
            2.2.5.4 动态激光光散射分析(DLS)和静态激光光散射分析(SLS)第40页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40-55页
        2.3.1 通过称量法计算单体转化率第40-43页
        2.3.2 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43-45页
        2.3.3 核磁共振波普分析(~1H NMR)第45-50页
            2.3.3.1 乙腈基Pd-α-diimine催化剂~1H NMR分析第45页
            2.3.3.2 MeO-Pd-α-diimine催化剂的~1H NMR分析第45-46页
            2.3.3.3 ATRP-Pd-α-diimine催化剂的~1H NMR分析第46-47页
            2.3.3.4 聚酮的~1H NMR分析第47-48页
            2.3.3.5 含ATRP引发基团的超支化聚乙烯~1H NMR分析第48-49页
            2.3.3.6 含ATRP引发基团的嵌段共聚物Run3 ATRP-HBPE_(0.5h)-b-PK_(4h) ~1H NMR分析第49-50页
            2.3.3.7 HBPE_(xh)-b-PK_(yh)(x=0.5,2;y=0,4,32)核磁分析第50页
        2.3.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第50-53页
        2.3.5 动态激光光散射分析(DLS)和静态激光光散射分析(SLS)第53-55页
            2.3.5.1 动态激光光散射分析(DLS)第53-54页
            2.3.5.2 静态激光光散射分析(SLS)第54-55页
    2.4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三章 HBPE-g-PK星形聚合物的结构设计、合成及表征第56-72页
    3.1 前言第56-58页
    3.2 实验部分第58-63页
        3.2.1 实验原料规格与精制方法第58页
        3.2.2 Pd-a-diimine催化剂的合成第58页
        3.2.3 PK_(xh)交替共聚物的合成第58页
        3.2.4 星形聚合物HBPE-g-PK_(xh)的合成(Run 5)第58-60页
            3.2.4.1 由Pd-α-diimine催化剂合成Run5 HBPE-Acry第59页
            3.2.4.2 Run5 HBPE-Acry表面负载Pd-α-diimine催化剂制备Run5 HBPE-Pd第59页
            3.2.4.3 由Run5 HBPE-Pd催化CO/TBS聚合制备星形聚合物 Run5HBPE-g-PK_(xh)第59-60页
        3.2.5 星形聚合物Run6 HBPE-g-PK_(xh)的合成第60-62页
            3.2.5.1 由Pd-α-diimine催化剂合成Run6 HBPE-Acry第60页
            3.2.5.2 Run6 HBPE-Acry表面负载Pd-α-diimine催化剂制备Run6 HBPE-Pd第60-61页
            3.2.5.3 由Run6 HBPE-Pd催化CO/TBS聚合制备星形聚合物Run6 HBPE-g-PK_(xh)第61-62页
        3.2.6 表征方法第62-63页
            3.2.6.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62页
            3.2.6.2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H NMR)第62页
            3.2.6.3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第62页
            3.2.6.4 动态激光光散射分析(DLS)第62-63页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63-70页
        3.3.1 通过称量法计算单体转化率第63-64页
        3.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64-65页
        3.3.3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1H NMR)第65-68页
        3.3.4 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第68-69页
        3.3.5 动态激光光散射分析(DLS)第69-70页
    3.4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四章 超支化聚乙烯对SBA15的表面修饰第72-88页
    4.1 引言第72-73页
    4.2 实验部分第73-77页
        4.2.1 实验原料规格与精制方法第73页
        4.2.2 Pd-α-diimine催化剂的合成第73-74页
        4.2.3 介孔二氧化硅SBA-15表面负载Pd-α-diimine催化剂第74页
            4.2.3.1 介孔二氧化硅SBA-15表面偶联剂修饰第74页
            4.2.3.2 介孔二氧化硅SBA-15表面负载Pd-α-diimine催化剂第74页
        4.2.4 SBA-15表面超支化聚乙烯HBPE修饰第74-75页
            4.2.4.1 Run 7 SBA15-g-HBPE_(xh)制备第75页
            4.2.4.2 Run8 SBA1 5-g-HBPE_(xh)制备第75页
        4.2.5 Run9 SBA15-g-PK_(xh)制备第75-76页
        4.2.6 Run10 SBA15-g-HBPE_(0.5h)-b-PK_(32h)制备第76页
        4.2.7 产物的表征方法第76-77页
            4.2.7.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76-77页
            4.2.7.2 热重分析(TGA)第77页
            4.2.7.3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77页
            4.2.7.4 氮气吸附测试(BET)第77页
            4.2.7.5 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HRTEM)第77页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77-87页
        4.3.1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FT-IR)第77-79页
        4.3.2 热重分析(TGA)第79-81页
        4.3.3 X射线衍射分析(XRD)第81-82页
        4.3.4 氮气吸附测试(BET)第82-86页
        4.3.5 高分辨透射电镜分析(HRTEM)第86-87页
    4.4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五章 结论、创新点和展望第88-90页
    5.1 结论第88-89页
    5.2 创新点第89页
    5.3 展望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8页
致谢第98-99页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甲醛降解菌Methylobacterium sp. XJLW固定化及其在反应器中降解性能与去甲酸积累的研究
下一篇:振动转矩测量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