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饱和土土水特性曲线与渗透系数试验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1.1 土力学的历史与发展 | 第8页 |
| 1.2 非饱和土力学的意义与研究现状 | 第8-13页 |
| 1.2.1 非饱和土的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 1.2.2 非饱和土力学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11-13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3-14页 |
| 2 非饱和土的渗流 | 第14-23页 |
| 2.1 土中的水 | 第14-15页 |
| 2.1.1 土中水的存在形态 | 第14-15页 |
| 2.1.2 非饱和土中水的能态 | 第15页 |
| 2.2 非饱和土的吸力 | 第15-18页 |
| 2.2.1 土水势及其分势 | 第15-17页 |
| 2.2.2 吸力理论 | 第17-18页 |
| 2.3 毛细作用 | 第18-21页 |
| 2.3.1 毛细管的净水平衡 | 第18-19页 |
| 2.3.2 毛细上升高度 | 第19-21页 |
| 2.4 达西定律 | 第21-23页 |
| 2.4.1 达西定律 | 第21-22页 |
| 2.4.2 达西定律在非饱和土中的推广 | 第22-23页 |
| 3 非饱和土土水特性曲线与渗透系数的试验研究 | 第23-49页 |
| 3.1 土水特性曲线 | 第23-26页 |
| 3.1.1 土水特性曲线的定义及其数学模型 | 第23-24页 |
| 3.1.2 土水特性曲线的影响因素 | 第24-25页 |
| 3.1.3 土水特性曲线的应用 | 第25-26页 |
| 3.2 非饱和土渗透系数 | 第26-28页 |
| 3.2.1 渗透系数特性 | 第26页 |
| 3.2.2 渗透系数与饱和度的关系 | 第26-27页 |
| 3.2.3 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预测 | 第27-28页 |
| 3.3 非饱和土土水特性曲线与渗透系数联合测量仪 | 第28-35页 |
| 3.3.1 渗透试验仪器发展现状 | 第28-29页 |
| 3.3.2 仪器的结构组成 | 第29-33页 |
| 3.3.3 仪器工作原理 | 第33-34页 |
| 3.3.4 仪器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 第34-35页 |
| 3.4 量测试验过程 | 第35-37页 |
| 3.4.1 试样制备 | 第35页 |
| 3.4.2 试样与陶瓷板的饱和处理 | 第35-36页 |
| 3.4.3 试验过程与注意事项 | 第36-37页 |
| 3.5 试验结果 | 第37-48页 |
| 3.5.1 黄土试样试验结果 | 第37-42页 |
| 3.5.2 硅微粉试样试验结果 | 第42-46页 |
| 3.5.3 土水特性曲线的拟合 | 第46-48页 |
| 3.6 小结 | 第48-49页 |
| 4 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理论公式推导与验证 | 第49-64页 |
| 4.1 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的理论公式推导 | 第49-56页 |
| 4.1.1 孔隙水的平衡微分方程 | 第49-50页 |
| 4.1.2 静止孔隙水的压强和土水作用力 | 第50-53页 |
| 4.1.3 孔隙水渗流的运动方程 | 第53-56页 |
| 4.2 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理论公式的验证 | 第56-64页 |
| 4.2.1 应用实测土水特性曲线验证 | 第56-59页 |
| 4.2.2 应用VG拟合土水特性曲线验证 | 第59-61页 |
| 4.2.3 非饱和土渗透系数理论公式的应用 | 第61-64页 |
| 结论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