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机械、仪表工业论文--机械学(机械设计基础理论)论文--机械动力学论文

基于分形接触理论的固定结合面动力学特性等效方法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1页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第11页
    1.2 机械结合面动力学特性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1-17页
        1.2.1 机械结合面接触模型研究第12-14页
        1.2.2 宏观角度机械结合面动力学特性研究第14-15页
        1.2.3 微观角度机械结合面接触刚度与接触阻尼理论研究第15-17页
    1.3 课题研究内容与思路第17-20页
    1.4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2章 结合面动力学特性等效理论基础第21-27页
    2.1 M-B分形接触模型第21-24页
    2.2 模态应变能法第24-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考虑摩擦的结合面接触参数分形预估模型及数值仿真第27-51页
    3.1 考虑摩擦因素影响的分形接触模型第27-32页
    3.2 结合面法向接触参数的分形预估模型及数值仿真第32-41页
        3.2.1 法向刚度分形预估模型及仿真分析第32-34页
        3.2.2 法向阻尼分形预估模型及仿真分析第34-41页
    3.3 结合面切向接触参数的分形预估模型及数值仿真第41-48页
        3.3.1 切向刚度分形预估模型及其仿真分析第41-43页
        3.3.2 切向阻尼分形预估模型及仿真分析第43-48页
    3.4 本章小结第48-51页
第4章 组合梁结合面动力学特性等效方法与有限元分析第51-69页
    4.1 考虑结合面接触特性的组合梁预应力模态分析第51-63页
    4.2 基于分形刚度与模态应变能法的结合面动态特性等效分析第63-68页
    4.3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5章 组合梁结合面动态特性等效方法模态试验验证第69-77页
    5.1 组合梁模态试验测试系统及其选型第69-71页
    5.2 组合梁模态试验信号采样过程第71-72页
    5.3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第72-74页
    5.4 试验结果对比第74-76页
    5.5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7-79页
    6.1 全文总结第77-78页
    6.2 创新与展望第78-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致谢第83-85页
附录:发表论文与参与项目情况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航空发动机叶片辊锻回弹及模具补偿研究
下一篇:轧机齿轮传动系统冲击扭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