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安全风险评估系统设计及实现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1页
    1.2 移动互联网架构第11-13页
    1.3 移动互联网面临的安全风险第13-15页
        1.3.1 终端面临的安全风险第13-14页
        1.3.2 管道面临的安全风险第14页
        1.3.3 业务面临的安全风险第14-15页
    1.4 本文主要工作及结构安排第15-17页
        1.4.1 主要工作第15-16页
        1.4.2 本文结构安排第16-17页
第二章 移动互联网风险评估研究综述第17-26页
    2.1 风险评估概述第17-18页
        2.1.1 风险评估定义第17页
        2.1.2 风险评估流程第17-18页
    2.2 移动互联网风险评估相关标准第18-19页
        2.2.1 国外风险评估标准第18-19页
        2.2.2 国内风险评估标准第19页
    2.3 移动互联网风险评估现状与不足第19-22页
    2.4 移动互联网风险评估方法的确定第22-25页
        2.4.1 现有风险评估方法介绍第22-24页
        2.4.2 移动互联网评估方法分析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移动互联网风险评估研究第26-51页
    3.1 移动互联网风险评估模型第26-27页
    3.2 移动互联网风险评估流程第27-28页
    3.3 风险域及各级子域的划分第28-30页
        3.3.1 终端域划分第28-29页
        3.3.2 管道域划分第29页
        3.3.3 业务域划分第29-30页
    3.4 终端域符合性量化评估方法第30-35页
        3.4.1 终端域子域划分第31-34页
        3.4.2 子域风险量化第34-35页
    3.5 管道域和业务域资产赋值量化评估方法第35-48页
        3.5.1 管道及业务域风险评估方法介绍第35-36页
        3.5.2 层次分析法概述第36-39页
        3.5.3 资产评估方案第39-42页
        3.5.4 威胁评估方案第42-45页
        3.5.5 脆弱性评估方案第45页
        3.5.6 分析安全事件第45-46页
        3.5.7 单个资产风险值计算第46-47页
        3.5.8 系统总风险第47-48页
    3.6 整体域综合量化评估方法第48-49页
        3.6.1 整体域综合评分第48-49页
        3.6.2 整体域等级评判第49页
    3.7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四章 移动互联网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51-64页
    4.1 系统总体设计第51-52页
    4.2 风险评估业务管理模块第52-57页
        4.2.1 评估任务管理第53-54页
        4.2.2 终端域管理第54页
        4.2.3 管道域及业务域管理第54-56页
        4.2.4 风险计算及评估结果生成第56-57页
    4.3 系统管理模块第57-58页
    4.4 知识库管理模块第58-59页
    4.5 移动互联网风险评估系统实现第59-63页
        4.5.1 系统技术实现第59-60页
        4.5.2 数据库实现第60-61页
        4.5.3 开发与运行环境第61-62页
        4.5.4 层次分析法代码实现第62-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五章 移动互联网风险评估系统的实例验证第64-75页
    5.1 评估对象范围确定第64页
    5.2 网络拓补结构分析第64-65页
    5.3 评估任务管理验证第65页
    5.4 终端域风险量化验证第65-67页
    5.5 管道域及业务域风险量化验证第67-71页
        5.5.1 资产录入第67-68页
        5.5.2 脆弱性、威胁以及安全事件识别第68-70页
        5.5.3 子域整体风险量化验证第70-71页
    5.6. 整体域风险量化验证第71页
    5.7 结果分析及风险建议第71-72页
    5.8 系统可行性验证及优势分析第72-74页
    5.9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6.1 全文总结第75页
    6.2 问题与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致谢第79-80页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火星探测器着陆过程制导律设计与仿真研究
下一篇:纯电动汽车冷却系统能量优化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