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联合风险投资的介入对目标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目录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研究框架第9-10页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0-1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0-11页
        1.3.2 研究方法第11页
    1.4 可能的创新之处第11-12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综述第12-23页
    2.1 理论基础第12-15页
        2.1.1 风险投资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2-13页
        2.1.2 企业网络理论第13-14页
        2.1.3 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理论第14-15页
    2.2 风险投资研究综述第15-18页
        2.2.1 风险投资的投资后管理第15-16页
        2.2.2 风险投资与创新第16-17页
        2.2.3 风险投资与目标公司绩效第17-18页
    2.3 联合风险投资研究综述第18-21页
        2.3.1 联合风险投资动机第19-20页
        2.3.2 联合风险投资额外成本第20-21页
        2.3.3 联合风险投资绩效第21页
    2.4 文献评述第21-22页
    2.5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中国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现状第23-31页
    3.1 风险资本总体运行状况第23-26页
        3.1.1 风险投资管理资本和机构第23-24页
        3.1.2 风险投资行业分布第24页
        3.1.3 风险投资资本来源和退出情况第24-26页
    3.2 中国风险投资发展特征第26-29页
        3.2.1 风险投资区域特征第26-27页
        3.2.2 风险投资阶段特征第27-28页
        3.2.3 联合风险投资特征第28-29页
    3.3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四章 理论研究与假设第31-40页
    4.1 联合风险投资对目标公司绩效的作用机理分析第31-33页
    4.2 联合风险投资的介入与目标公司绩效的关系假设第33-38页
        4.2.1 联合风险投资与目标公司绩效在公司治理维度的假设第33-37页
        4.2.2 联合风险投资与目标公司绩效在研发投入维度的假设第37-38页
    4.3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五章 联合风险投资介入与目标企业绩效的实证分析第40-59页
    5.1 样本选择与分布第40-41页
        5.1.1 样本选择第40页
        5.1.2 样本分布第40-41页
    5.2 指标选取第41-44页
        5.2.1 绩效指标第41-42页
        5.2.2 公司治理与研发投入指标第42-43页
        5.2.3 变量和模型设定第43-44页
    5.3 描述统计和均值分析第44-47页
    5.4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第47-56页
        5.4.1 联合风险投资介入效果第47-49页
        5.4.2 联合风险投资公司治理维度介入效果第49-53页
        5.4.3 联合风险投资研发投入维度介入效果第53-55页
        5.4.4 稳健性检验第55-56页
    5.5 本章小结第56-59页
第六章 对策与建议第59-63页
    6.1 风险投资者的角度第59-60页
        6.1.1 积极采用联合投资策略第59页
        6.1.2 慎重选择联合投资伙伴第59页
        6.1.3 合理设计联合投资契约第59-60页
    6.2 创业者的角度第60页
        6.2.1 积极引入联合风险投资第60页
        6.2.2 谨慎选择风险投资机构第60页
        6.2.3 合理设计收益分配契约第60页
    6.3 政府的角度第60-63页
        6.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引导规范风险投资的发展第61页
        6.3.2 规范股票市场的运行机制,完善风险投资的退出渠道第61页
        6.3.3 积极采用联合投资策略,提高投资效果第61-63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63-66页
    7.1 结论第63-64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64-66页
        7.2.1 研究不足第64页
        7.2.2 研究展望第64-66页
致谢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附录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1-72页
附录B 部分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结果第72-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碳背景下江苏省出口贸易结构调整研究
下一篇:交流阻抗法评价油脂氧化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