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报告文学:传承、突破与困扰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绪论 | 第11-15页 | 
| 第一章 新世纪报告文学的传承 | 第15-32页 | 
| 第一节 创作思想的承继 | 第15-22页 | 
| 一、文体生命的延续 | 第16-19页 | 
| 二、不懈的文体追求 | 第19-22页 | 
| 第二节 文体特性的坚守 | 第22-25页 | 
| 第三节 社会功能的延伸 | 第25-32页 | 
| 一、反映社会现实的认知功能 | 第25-28页 | 
| 二、宣泄社会情绪的疏导功能 | 第28-29页 | 
| 三、满足好奇心理的消费功能 | 第29-32页 | 
| 第二章 新世纪报告文学的突破 | 第32-61页 | 
| 第一节 题材领域的开拓 | 第32-43页 | 
| 一、聚焦重大题材 | 第33-36页 | 
| 二、开拓题材新领域 | 第36-40页 | 
| 三、发掘历史题材 | 第40-43页 | 
| 第二节 审美风格的新变 | 第43-51页 | 
| 一、语言风格的变化与成熟 | 第44-47页 | 
| 二、理性与思想的穿透力 | 第47-49页 | 
| 三、表达方式的多元多样 | 第49-51页 | 
| 第二节 叙事模式的探索 | 第51-61页 | 
| 一、“宏大叙事”与“国家叙述” | 第52-55页 | 
| 二、“平民化视角”与“知识分子写作” | 第55-61页 | 
| 第三章 新世纪报告文学的困扰 | 第61-77页 | 
| 第一节 社会生态的挤压 | 第61-69页 | 
| 一、市场经济的冲击加大 | 第63-66页 | 
| 二、传播方式的挤压加剧 | 第66-69页 | 
| 第二节 文体界限的模糊 | 第69-72页 | 
| 第三节 批判品格的弱化 | 第72-74页 | 
| 一、面对社会问题的无奈 | 第73-74页 | 
| 二、作家创作的难度与风险 | 第74-77页 | 
| 三、权力的“招安”和妥协 | 第75-77页 | 
| 结语 | 第77-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 附录:新世纪报告文学主要作品(集) | 第81-83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