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框架及内容 | 第14-15页 |
1.4 本文研究方法和主要创新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中小企业的概念及界定标准 | 第17-25页 |
2.1 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17-18页 |
2.1.1 国外中小企业界定标准的介绍 | 第17-18页 |
2.1.2 我国界定中小企业的标准 | 第18页 |
2.2 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 第18-20页 |
2.2.1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生力军 | 第19页 |
2.2.2 中小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19页 |
2.2.3 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试验田 | 第19-20页 |
2.2.4 中小企业的发展可缓解就业难题 | 第20页 |
2.3 中小企业特征概述 | 第20-21页 |
2.3.1 企业数量多,用工数量多 | 第20页 |
2.3.2 组织结构不合理、分工协作低 | 第20-21页 |
2.3.3 科技创新活跃,制约因素多 | 第21页 |
2.3.4 生产设备技术含量低、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 第21页 |
2.3.5 信息化水平低,管理方式落后 | 第21页 |
2.3.6 产品占有率低,营销渠道狭窄 | 第21页 |
2.4 中小企业发展理论概述 | 第21-25页 |
2.4.1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 第21-23页 |
2.4.2 从战略管理理论角度分析 | 第23-24页 |
2.4.3 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中小企业融资理论的分析 | 第25-27页 |
3.1 融资结构的概念 | 第25页 |
3.2 融资结构的简要介绍及评价 | 第25-26页 |
3.3 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理论分析 | 第26-27页 |
第四章 中小企业融资结构、政策的比较分析 | 第27-31页 |
4.1 各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比较、方式的选择 | 第27-29页 |
4.1.1 美国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 第27-28页 |
4.1.2 日本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 第28页 |
4.1.3 中欧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 第28-29页 |
4.2 各国中小企业采取的政策对我国的借鉴 | 第29-31页 |
4.2.1 中小企业特点不同,采取政策不同 | 第29页 |
4.2.2 分析、借鉴它国对中小企业采取的金融制度 | 第29-31页 |
第五章 武汉市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分析 | 第31-38页 |
5.1 中小企业的融资理论分析 | 第31-32页 |
5.1.1 武汉市中小企业融资的实质 | 第31页 |
5.1.2 武汉市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 第31-32页 |
5.2 武汉中小企业的融资结构现状 | 第32-35页 |
5.2.1 武汉市中小企业融资结构的基本情况 | 第32-33页 |
5.2.2 武汉市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 | 第33-35页 |
5.3 武汉中小企业的融资效率评价与分析 | 第35-38页 |
5.3.1 从武汉市中小企业资金来源分析 | 第35-36页 |
5.3.2 从武汉市中小企业间接融资渠道分析 | 第36-37页 |
5.3.3 武汉市中小企业有效直接融资渠道缺乏 | 第37-38页 |
第六章 武汉市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优化措施 | 第38-45页 |
6.1 构建武汉中小企业融资供给系统 | 第38-39页 |
6.2 建立健全金融组织系统 | 第39-40页 |
6.3 扩大中小企业集合贷款信托与集合债券试点, 大力发展 VC 与 PE 市场,积极鼓励优质中小企业上市 | 第40-42页 |
6.4 建立信用等级评估体系,建立我市中小企业征信系统 | 第42页 |
6.5 建立健全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 第42-43页 |
6.6 打造中小企业“生物链”,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 第43页 |
6.7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依法管理,规范运作 | 第43页 |
6.8 合理制定投资政策,在实施中合理引导 | 第43-44页 |
6.9 规避风险,中小企业应提高竞争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作者简介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