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禁毒法制教育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0-16页 |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11-14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页 |
一、研究的目的 | 第14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14页 |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4-15页 |
一、研究的思路 | 第14页 |
二、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点和可行性分析 | 第15-16页 |
一、本课题研究的可能创新点 | 第15页 |
二、本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国内外毒情形势研判 | 第16-35页 |
第一节 国际毒情发展形势 | 第16-22页 |
一、“金三角”(Golden Triangle) | 第16-18页 |
二、“金新月”(Golden Crescent) | 第18-19页 |
三、“银三角”(Silver Triangle) | 第19-21页 |
四、“贝卡谷地”(Beqaa Valley) | 第21页 |
五、“黑三角”(Black Triangle)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国内毒情发展形势 | 第22-29页 |
一、完善立法 | 第23-24页 |
二、毒品来源 | 第24-26页 |
三、制毒犯罪情况 | 第26-28页 |
四、流通渠道 | 第28页 |
五、毒品消费市场 | 第28页 |
六、动态管控 | 第28-29页 |
第三节 甘肃省毒情发展形势 | 第29-35页 |
一、甘肃的地缘位置及毒情的历史回顾 | 第29-30页 |
二、甘肃省相关禁毒组织 | 第30页 |
三、甘肃毒品犯罪的现状 | 第30-31页 |
四、甘肃毒品犯罪的特点 | 第31-34页 |
五、甘肃毒品犯罪的趋势 | 第34-35页 |
第二章 甘肃省禁毒法制教育概况 | 第35-56页 |
第一节 甘肃省禁毒法制教育现状 | 第35-47页 |
一、禁毒法制教育相关概念解析 | 第35-36页 |
二、禁毒法制教育的主体 | 第36-37页 |
三、禁毒法制教育的对象 | 第37页 |
四、禁毒法制教育的内容 | 第37页 |
五、禁毒法制教育的方法 | 第37-38页 |
六、禁毒法制教育的模式 | 第38-39页 |
七、药物滥用的社会人.学特征 | 第39-47页 |
第二节 禁毒法制教育的特点 | 第47-52页 |
一、禁毒法制教育的时代性 | 第48页 |
二、禁毒法制教育的实效性 | 第48-49页 |
三、禁毒法制教育的向导性 | 第49页 |
四、禁毒法制教育的多样性 | 第49-50页 |
五、禁毒法制教育的结合渗透性 | 第50页 |
六、禁毒法制教育的普制并举性 | 第50-51页 |
七、禁毒法制教育的典型示范性 | 第51页 |
八、禁毒法制教育的机制性 | 第51-52页 |
第三节 禁毒法制教育的效果 | 第52-56页 |
一、禁毒法制教育的成效 | 第52-54页 |
二、禁毒法制教育的不足 | 第54-56页 |
第三章 甘肃省禁毒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 第56-69页 |
第一节 禁毒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56-66页 |
一、对禁毒法制教育工作深层次的认识缺位 | 第56-57页 |
二、禁毒法制教育对象情况复杂 | 第57-62页 |
三、禁毒法制教育工作衔接不力 | 第62-65页 |
四、禁毒法制教育模式陈旧 | 第65-66页 |
第二节 禁毒法制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66-69页 |
一、禁毒法制教育经费短缺 | 第66页 |
二、禁毒法制教育工作缺乏凝聚力 | 第66-67页 |
三、禁毒法制教育工作人员责任感缺失 | 第67-68页 |
四、禁毒法制教育工作创新能力偏低 | 第68-69页 |
第四章 甘肃省禁毒法制教育的路径选择 | 第69-90页 |
第一节 恪守全面发展的禁毒法制教育工作理念 | 第69-73页 |
一、禁毒法制教育工作的常态化 | 第69页 |
二、禁毒法制教育内容的广泛性 | 第69-70页 |
三、禁毒法制教育媒体的多样化 | 第70-72页 |
四、禁毒法制教育语言的通俗化 | 第72页 |
五、禁毒法制教育手段的多元化 | 第72-73页 |
六、禁毒法制教育考核的实效性 | 第73页 |
第二节 抓住重点积极推进禁毒法制教育工作 | 第73-82页 |
一、对帮教吸毒人员的禁毒法制教育 | 第73-75页 |
二、对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的禁毒法制教育 | 第75-76页 |
三、对外出务工人员的禁毒法制教育 | 第76-77页 |
四、对青少年的禁毒法制教育 | 第77-79页 |
五、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禁毒法制教育 | 第79-82页 |
第三节 强化主体职责和改进教育方法 | 第82-86页 |
一、禁毒法制教育工作成员单位部门之间的统筹结合 | 第82-84页 |
二、“集中性教育”与“经常性教育”相结合 | 第84-85页 |
三、“传统教育形式”与“创新教育模式”相结合 | 第85-86页 |
第四节 构建禁毒法制教育工作的体系 | 第86-90页 |
一、注重顶层设计和品牌建设 | 第86页 |
二、主动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 | 第86-87页 |
三、走禁毒法制教育常态化和社会化之路 | 第87-88页 |
四、加强责任落实和评估机制建设 | 第88-90页 |
结语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