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通信、信号论文--铁路信号论文--区间闭塞与机车信号系统论文--列车运行自动化论文

物元模型(可拓学)在列车自动驾驶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ATO控制算法的发展状况第10-12页
    1.3 论文的框架结构及主要研究内容第12-14页
        1.3.1 论文的框架结构第12-13页
        1.3.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2章 列车自动驾驶系统分析第14-25页
    2.1 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工作原理第14-15页
    2.2 ATO系统的结构及主要功能第15-17页
        2.2.1 ATO系统的结构第15-16页
        2.2.2 ATO主要模块功能第16-17页
    2.3 ATO性能指标第17页
    2.4 ATO控制算法处理第17-18页
    2.5 列车自动驾驶控制原则第18-20页
        2.5.1 工况的应用条件第19页
        2.5.2 工况的转换原则第19-20页
    2.6 列车自动驾驶优化操纵策略第20-24页
        2.6.1 限速处理策略第20-22页
        2.6.2 运行状态选择及切换策略第22-24页
    2.7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可拓学算法基础第25-30页
    3.1 可拓学概述第25-26页
        3.1.1 可拓学研究内容第25-26页
        3.1.2 可拓学的研究方法第26页
    3.2 物元模型第26-27页
    3.3 可拓集合第27-28页
    3.4 关联函数及优度评价第28-29页
        3.4.1 关联度函数第28-29页
        3.4.2 优度评价方法第29页
    3.5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4章 可拓学列车自动驾驶控制算法设计第30-42页
    4.1 列车运行过程的物元模型第30-31页
    4.2 层次分析马氏距离法确定权重第31-36页
        4.2.1 列车运行过程层次分析模型第31-34页
        4.2.2 马氏距离法权重分配第34-36页
    4.3 性能指标的关联度函数第36-39页
    4.4 优度评价选择决策速度第39页
    4.5 实例分析第39-40页
    4.6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5章 列车自动驾驶系统仿真与分析第42-53页
    5.1 列车牵引受力分析及运动学方程第42-47页
        5.1.1 牵引力的计算分析第42-43页
        5.1.2 阻力的计算分析第43-44页
        5.1.3 制动力的计算分析第44-45页
        5.1.4 合力的计算分析第45-46页
        5.1.5 列车运动学方程和能耗计算第46-47页
    5.2 线路和列车参数第47-49页
    5.3 仿真结果分析第49-52页
    5.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结论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压缩感知的架空输电线路舞动曲线重建研究
下一篇:面向电磁波极化调控的手性超材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