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2.理论意义 | 第12-13页 |
3.现实意义 | 第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三)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14-15页 |
1.研究重点 | 第14页 |
2.研究难点 | 第14页 |
3.创新点 | 第14-15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系统方法 | 第15页 |
2.具体方法 | 第15-16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条件 | 第16-23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 第16-19页 |
1.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的理论背景 | 第17-18页 |
2.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的现实背景 | 第18-19页 |
(二)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产生的条件 | 第19-23页 |
1.马克思对人的早期认识是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产生的首要条件 | 第19-20页 |
2.恩格斯关于人的早期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的重要条件 | 第20-21页 |
3.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的探究是马克思恩格人才思想产生的具体条件 | 第21-23页 |
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的人、人民和人才 | 第23-26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人与人才的关系 | 第23页 |
(二)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中人民群众与人才的关系 | 第23-24页 |
(三)人才的含义 | 第24-26页 |
三、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的具体内容 | 第26-40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需要理论 | 第26-29页 |
(二)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理论 | 第29-30页 |
1.人的本质理论的内容 | 第29页 |
2.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人格斯人才思想的理论基石 | 第29-30页 |
(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 | 第30-33页 |
1.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 | 第30-31页 |
2.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 | 第31-32页 |
3.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体系的核心 | 第32-33页 |
(四)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是生产力要素的理论 | 第33-34页 |
(五)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理论 | 第34-36页 |
1.关于人与环境关系理论的内容 | 第34-36页 |
2.人与环境关系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36页 |
(六)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杰出人才与人民群众关系理论 | 第36-40页 |
1.关于杰出人才与人民群众关系理论的内容 | 第37-38页 |
2.杰出人才与人民群众关系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38-40页 |
四、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的特征 | 第40-44页 |
(一)实践性 | 第40-41页 |
1.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来源于实践 | 第40-41页 |
2.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指导着无产阶级人才工作的实践 | 第41页 |
(二)人民性 | 第41页 |
(三)创新性 | 第41-42页 |
(四)批判性 | 第42-43页 |
(五)社会性 | 第43-44页 |
五、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 第44-47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44-46页 |
1.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构建了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基本体系 | 第44页 |
2、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理论基础 | 第44-45页 |
3.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 第45-46页 |
(二)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的现实意义 | 第46-47页 |
1.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 | 第46页 |
2.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推动人才资源开发的实践活动 | 第46-47页 |
六、马克思恩格斯人才思想的启示 | 第47-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