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代谢理念下的生态乡村设计研究--以岳滋村为例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0页 |
1.2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1 社会背景 | 第10-11页 |
1.2.2 生态背景 | 第11页 |
1.3 研究内容与目的意义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目的意义 | 第12-13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4.1 国际研究 | 第13-14页 |
1.4.2 国内研究 | 第14-15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第二章 三生一体的乡村关键基础设施 | 第17-31页 |
2.1 三生一体:乡村绿色人居环境之道 | 第17-23页 |
2.1.1 理念背景:乡村人居环境之困 | 第17-22页 |
2.1.2 三生一体的内涵与特征 | 第22页 |
2.1.3 三生一体的构建策略 | 第22-23页 |
2.2 资源代谢分析 | 第23-28页 |
2.2.1 概念与演进 | 第23-25页 |
2.2.2 关键代谢流:养分、水与能量 | 第25-26页 |
2.2.3 调研案例代谢分析 | 第26-28页 |
2.3 关键基础设施及一体化生态技术 | 第28-30页 |
2.3.1 关键基础设施 | 第28-29页 |
2.3.2 一体化生态技术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基础设施技术选择与工具箱构建 | 第31-41页 |
3.1 选择的原则 | 第31-36页 |
3.1.1 生态性原则 | 第32页 |
3.1.2 连接性原则 | 第32-33页 |
3.1.3 景观性原则 | 第33-34页 |
3.1.4 经济性原则 | 第34-35页 |
3.1.5 其它原则 | 第35-36页 |
3.2 技术分类与工具箱结构 | 第36-37页 |
3.2.1 技术分类 | 第36页 |
3.2.2 工具箱结构 | 第36-37页 |
3.3 工具箱补充 | 第37-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岳滋村资源代谢优化与生态设计 | 第41-70页 |
4.1 案例乡村岳滋村的典型性 | 第41-43页 |
4.2 岳滋村 | 第43-45页 |
4.2.1 岳滋村概况 | 第43-45页 |
4.2.2 地形气候 | 第45页 |
4.3 岳滋村资源代谢现况 | 第45-52页 |
4.3.1 水代谢 | 第45-46页 |
4.3.2 养分代谢 | 第46-50页 |
4.3.3 能量代谢(能量输入、生产与消耗) | 第50-51页 |
4.3.4 代谢综合分析 | 第51-52页 |
4.4 案例设计更新 | 第52-61页 |
4.4.1 技术方案设计 | 第52-53页 |
4.4.2 沼气站设计原理和工艺流程 | 第53-56页 |
4.4.3 人工湿地设计原理和工艺流程 | 第56-58页 |
4.4.4 设计方案优化 | 第58-59页 |
4.4.5 冬季取暖 | 第59-60页 |
4.4.6 管网配套设施 | 第60-61页 |
4.5 生产系统产业设计更新 | 第61-63页 |
4.5.1 养殖模块 | 第62页 |
4.5.2 种植模块 | 第62-63页 |
4.6 生活系统人居环境设计 | 第63-64页 |
4.7 案例乡村远景设计 | 第64-65页 |
4.7.1 乡村产业升级 | 第64-65页 |
4.7.2 乡村空心化问题 | 第65页 |
4.8 设计更新后的资源代谢 | 第65-70页 |
4.8.1 岳滋村新代谢数据 | 第65-69页 |
4.8.2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图表来源 | 第74-77页 |
附录 | 第77-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竞赛成果 | 第83-84页 |
后记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