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高振型影响的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侧向力加载模式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第2章 模型验证 | 第15-24页 |
2.1 核心混凝土模型 | 第15-17页 |
2.2 钢筋和钢管的本构模型 | 第17页 |
2.3 有限元模型 | 第17-18页 |
2.3.1 杆系模型 | 第17-18页 |
2.3.2 层间模型 | 第18页 |
2.3.3 实体模型 | 第18页 |
2.4 纤维截面模型 | 第18-21页 |
2.4.1 基本假定: | 第18页 |
2.4.2 截面纤维划分 | 第18-19页 |
2.4.3 纤维截面模型分析理论 | 第19-21页 |
2.5 梁柱单元模型 | 第21-22页 |
2.6 节点 | 第22页 |
2.7 模型和结果 | 第22-23页 |
2.8 本章小节 | 第23-24页 |
第3章 钢管混凝土结构弹塑性分析 | 第24-75页 |
3.1 弹塑性时程分析 | 第24-54页 |
3.1.1 弹塑性时程分析概述 | 第24页 |
3.1.2 地震波的选取与调整原则 | 第24-26页 |
3.1.3 结构模型 | 第26-28页 |
3.1.4 结构模态分析 | 第28-31页 |
3.1.5 结构选波 | 第31-46页 |
3.1.6 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 | 第46-54页 |
3.2 静力弹塑性分析 | 第54-61页 |
3.2.1 概述 | 第54页 |
3.2.2 基本假定 | 第54页 |
3.2.3 基本步骤 | 第54页 |
3.2.4 水平加载模式 | 第54-55页 |
3.2.5 推覆分析方法 | 第55-58页 |
3.2.6 结构推覆分析结果 | 第58-61页 |
3.3 结构非线性时程分析与Pushover对比 | 第61-70页 |
3.3.1 楼层剪力对比 | 第61-66页 |
3.3.2 层间位移角对比 | 第66-70页 |
3.4 结构抗震性能评价 | 第70-74页 |
3.4.1 性能水准及其门槛值 | 第70-71页 |
3.4.2 结构抗震性能评价 | 第71-7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4章 考虑高阶振型影响的加载方式的提出 | 第75-96页 |
4.1 多元线性回归 | 第75-87页 |
4.1.1 多元回归相关理论 | 第75-76页 |
4.1.2 回归数据 | 第76-86页 |
4.1.3 多元线性回归 | 第86-87页 |
4.2 组合系数规律 | 第87-94页 |
4.2.1 框架结构组合系数规律研究 | 第87-90页 |
4.2.2 框剪结构组合系数规律研究 | 第90-94页 |
4.3 组合模型的验证 | 第94-9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5-9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6-98页 |
5.1 结论 | 第96-97页 |
5.2 展望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