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1 高精度遥感数据与DEM的出现与遥感技术的发展提供新的数据与技术支持 | 第12-13页 |
1.1.2 研究区活动构造研究紧迫性 | 第13页 |
1.2 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1.2.1 活动构造地貌综合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1.2.2 活动断裂综合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2.3 存在问题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5 创新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研究数据准备 | 第22-45页 |
2.1 SPOT5 与Landsat 8 影像数据准备 | 第22-25页 |
2.1.1 数据情况 | 第22-23页 |
2.1.2 影像预处理 | 第23-25页 |
2.2 DEM数据准备 | 第25-45页 |
2.2.1 DEM数据处理 | 第26-33页 |
2.2.2 地形因子的生成与分析 | 第33-45页 |
第三章 基于遥感的地貌识别方法 | 第45-57页 |
3.1 目视解译地貌识别方法 | 第45-46页 |
3.2 基于像元的地貌识别方法 | 第46-50页 |
3.2.1 监督分类 | 第46-48页 |
3.2.2 非监督分类 | 第48-50页 |
3.2.3 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优缺点分析 | 第50页 |
3.3 基于对象的地貌识别方法 | 第50-56页 |
3.3.1 影像分割 | 第51-54页 |
3.3.2 影像对象分类 | 第54-56页 |
3.4 面向对象方法在地貌识别中的优势 | 第56-57页 |
第四章研究区地貌单元识别 | 第57-84页 |
4.1 研究区活动构造 | 第57-60页 |
4.1.1 地质构造背景 | 第58-59页 |
4.1.2 活动构造地貌 | 第59-60页 |
4.2 活动构造地貌的遥感识别 | 第60-63页 |
4.2.1 洪积扇的遥感识别 | 第60-62页 |
4.2.2 河流阶地的遥感识别 | 第62-63页 |
4.3 基于规则的面向对象洪积扇识别 | 第63-76页 |
4.3.1 分割 | 第65-66页 |
4.3.2 分类 | 第66-75页 |
4.3.3 研究区洪积扇解译成果对比 | 第75-76页 |
4.4 基于规则的面向对象河流阶地识别 | 第76-84页 |
4.4.1 河流阶地识别与分级 | 第77-81页 |
4.4.2 方法精度分析 | 第81-82页 |
4.4.3 研究区河流阶地解译成果对比 | 第82-84页 |
第五章 研究区活动断裂构造信息提取 | 第84-93页 |
5.1 山前大断裂构造信息提取 | 第84-87页 |
5.2 发育于地貌中的微线性构造 | 第87-88页 |
5.2.1 坡向分析法 | 第87页 |
5.2.2 方向滤波 | 第87-88页 |
5.3 发育于山地中的活动断裂 | 第88-92页 |
5.4 研究区活动断裂解译 | 第92-93页 |
第六章 研究区活动构造分析 | 第93-99页 |
6.1 研究区典型活动断裂 | 第93-95页 |
6.2 研究区活动断裂构造分布规律及活动性遥感分析 | 第95-99页 |
6.2.1 研究区活动断裂构造空间分布规律 | 第95-96页 |
6.2.2 研究区活动断裂活动性质等遥感初步分析 | 第96-97页 |
6.2.3 研究区活动断裂相对活动时代遥感分析 | 第97-9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2页 |
7.1 结论 | 第99-100页 |
7.2 创新 | 第100-101页 |
7.3 不足与展望 | 第101-102页 |
致谢 | 第102-104页 |
参考文献 | 第104-109页 |
附录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