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6页 |
1.1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 | 第12-17页 |
1.1.1 高水平放射性废物概述 | 第12-13页 |
1.1.2 高放废物的处置 | 第13-14页 |
1.1.3 高放废物的固化处理 | 第14-17页 |
1.2 人造岩石固化 | 第17-20页 |
1.2.1 人造岩石的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2.2 人造岩石固化的基本原理 | 第18页 |
1.2.3 人造岩石固化的条件 | 第18-19页 |
1.2.4 人造岩石固化的工艺流程及其优缺点 | 第19-20页 |
1.3 烧绿石型人造岩石固化体 | 第20-22页 |
1.3.1 烧绿石简介 | 第20-21页 |
1.3.2 富铀型烧绿石 | 第21页 |
1.3.3 烧绿石对核素的包容 | 第21-22页 |
1.3.4 烧绿石固化体的稳定性 | 第22页 |
1.4 烧绿石型人造岩石的合成方法 | 第22-24页 |
1.4.1 固相法 | 第22-23页 |
1.4.2 液相法 | 第23-24页 |
1.5 本研究的选题意义、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课题来源 | 第24-26页 |
1.5.1 选题意义 | 第24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1.5.3 技术路线 | 第25页 |
1.5.4 课题来源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前驱体制备 | 第26-38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6-27页 |
2.1.1 试剂和仪器 | 第26-27页 |
2.1.2 性能分析 | 第27页 |
2.2 Ti Cl4溶液的配制及其标定 | 第27-30页 |
2.2.1 Ti Cl4溶液的配制 | 第27-28页 |
2.2.2 Ti Cl4溶液的标定 | 第28-30页 |
2.3 溶胶-凝胶法制备前驱体 | 第30-35页 |
2.3.1 溶胶-凝胶法的原理 | 第30-31页 |
2.3.2 实验方法 | 第31-32页 |
2.3.3 不同p H值对溶胶-凝胶化的影响 | 第32-34页 |
2.3.4 热处理对前驱体制备的影响 | 第34页 |
2.3.5 结果与讨论 | 第34-3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8页 |
第三章 烧绿石(Ca UT2O7)固化体合成实验 | 第38-56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8-42页 |
3.1.1 试剂和仪器 | 第38-39页 |
3.1.2 合成工艺 | 第39页 |
3.1.3 实验方案设计 | 第39-41页 |
3.1.4 物理性能测试 | 第41-42页 |
3.1.5 样品物相组成分析 | 第42页 |
3.1.6 显微组织分析 | 第42页 |
3.1.7 组成成分元素分析 | 第42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2-55页 |
3.2.1 烧绿石型固化体物理性能分析 | 第42-48页 |
3.2.2 烧绿石型固化体的物相分析 | 第48-51页 |
3.2.3 烧绿石型固化体的显微结构分析 | 第51-53页 |
3.2.4 烧绿石型固化体的化学组成元素分析 | 第53-5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富铀型烧绿石固化体的稳定性研究 | 第56-66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56-59页 |
4.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 第56-57页 |
4.1.2 实验流程及步骤 | 第57-59页 |
4.1.3 性能测试方法与表征手段 | 第59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59-64页 |
4.2.1 固化体的质量与质量损失率 | 第59-60页 |
4.2.2 元素归一化浸出率 | 第60-62页 |
4.2.3 物相分析 | 第62-63页 |
4.2.4 显微结构分析 | 第63-64页 |
4.2.5 表面元素组成分析 | 第6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致谢 | 第74-76页 |
附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