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使用者行为模式的游泳馆外场空间利用模式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综述 | 第9-11页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课题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1.3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课题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1.2.1 体育场馆的复合利用 | 第11-12页 |
1.2.2 行为模式相关理论与建筑设计 | 第12-13页 |
1.3 课题研究对象与内容 | 第13-15页 |
1.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课题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课题框架 | 第16-17页 |
第2章 游泳馆外场空间的实态调研 | 第17-38页 |
2.1 外场空间的组成部分 | 第17-20页 |
2.1.1 入口大厅 | 第17-18页 |
2.1.2 休息室、活动室 | 第18-19页 |
2.1.3 看台空间 | 第19页 |
2.1.4 交通空间 | 第19-20页 |
2.2 对于行为的调查 | 第20-26页 |
2.2.1 调查的基本情况 | 第20-22页 |
2.2.2 调查对象对游泳馆的使用习惯 | 第22-24页 |
2.2.3 调查对象对空间的满意度 | 第24-25页 |
2.2.4 调查样本的基本信息 | 第25-26页 |
2.3 对于空间使用状况的调查 | 第26-37页 |
2.3.1 外场空间的基本空间状况 | 第26-28页 |
2.3.2 调查结果分析 | 第28-35页 |
2.3.3 具象行为分析 | 第35-3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游泳馆外场空间的使用者行为模式分析 | 第38-50页 |
3.1 行为需求现状分析 | 第38-41页 |
3.1.1 游泳锻炼者行为需求分析 | 第38页 |
3.1.2 游泳学习者行为需求分析 | 第38-39页 |
3.1.3 陪同游泳者行为需求分析 | 第39-41页 |
3.1.4 其他人员行为需求分析 | 第41页 |
3.2 行为的空间活动规律 | 第41-44页 |
3.2.1 个体行为活动规律 | 第41-42页 |
3.2.2 群体行为活动规律 | 第42-44页 |
3.3 不同人群的行为模式归纳 | 第44-46页 |
3.3.1 行为模式一:规律性行为模式 | 第44-45页 |
3.3.2 行为模式二:随机性行为模式 | 第45页 |
3.3.3 行为模式三:条件性行为模式 | 第45-46页 |
3.3.4 行为模式四:目的性行为模式 | 第46页 |
3.4 行为模式对空间形态的要求 | 第46-49页 |
3.4.1 对于多种行为模式的促进与包容 | 第46-47页 |
3.4.2 对于视线可达性的考虑 | 第47-48页 |
3.4.3 对于空间设施的合理设置 | 第48-4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4章 游泳馆外场空间的利用模式探究 | 第50-63页 |
4.1 外场空间对行为诉求的反馈 | 第50-54页 |
4.1.1 根据活动层级分类 | 第50-52页 |
4.1.2 根据不同年龄活动特点分类 | 第52-53页 |
4.1.3 空间模式的具体形式 | 第53-54页 |
4.2 游泳馆外场空间向内扩展型利用模式 | 第54-59页 |
4.2.1 模式一:看台空间的功能复合化 | 第54-58页 |
4.2.2 模式二:休息空间的布置人性化 | 第58-59页 |
4.2.3 模式三:商业空间的模式多元化 | 第59页 |
4.3 游泳馆外场空间向外扩展型利用模式 | 第59-62页 |
4.3.1 模式一:建筑实体与建筑实体相互结合 | 第60页 |
4.3.2 模式二:建筑实体与可变体相互联合 | 第60-61页 |
4.3.3 模式三:建筑实体与场地相互融合 | 第61-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 | 第67-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69-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