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缩略语表(ABBREVIATION) | 第9-1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1.1.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 | 第10-15页 |
1.1.1 概述 | 第10页 |
1.1.2 SEB的生物学特性 | 第10-11页 |
1.1.4 SEB的致病性 | 第11-12页 |
1.1.5 SEB的检测 | 第12-13页 |
1.1.6 SEB的临床应用 | 第13-15页 |
1.2 SEB突变体 | 第15-17页 |
1.2.1 SEB的生物学特性 | 第15页 |
1.2.2 SEB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3 SEB突变体的研究 | 第16-17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8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18-28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18-22页 |
3.1.1 载体及菌株 | 第18页 |
3.1.2 酶及主要试剂 | 第18页 |
3.1.3 主要仪器 | 第18-19页 |
3.1.4 实验动物及抗原 | 第19页 |
3.1.5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19-22页 |
3.1.5.1 抗生素类 | 第19页 |
3.1.5.2 细菌培养基 | 第19页 |
3.1.5.3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相关溶液 | 第19页 |
3.1.5.4SDS-PAGE相关试剂 | 第19-20页 |
3.1.5.5 Western-blot相关溶液 | 第20页 |
3.1.5.6 蛋白表达与包涵体纯化的相关溶液 | 第20-21页 |
3.1.5.7 ELISA缓冲液 | 第21页 |
3.1.5.8 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21-22页 |
3.1.5.9 血凝抑制实验试剂的配制 | 第22页 |
3.2 试验方法 | 第22-28页 |
3.2.1SEB(N23S,H32N,K172E)的定点突变 | 第22-23页 |
3.2.2DNA重组技术(DNA酶切、连接) | 第23页 |
3.2.3 酶切产物的回收与纯化 | 第23页 |
3.2.4 质粒的转化 | 第23页 |
3.2.5 PCR扩增SEB基因片段验证重组质粒 | 第23-24页 |
3.2.6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氯化钙法) | 第24页 |
3.2.7 质粒的制备 | 第24页 |
3.2.8 大肠杆菌BL21(DE3)的诱导表达 | 第24页 |
3.2.9 重组蛋白的提取 | 第24-25页 |
3.2.10 重组蛋白的SDS-PAGE电泳检测 | 第25页 |
3.2.11 重组蛋白包涵体的纯化 | 第25-26页 |
3.2.12 His-SEB融合蛋白的纯化 | 第26页 |
3.2.13 重组蛋白的Western Blot鉴定 | 第26页 |
3.2.14 SEB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6-27页 |
3.2.14.1 抗原的乳化 | 第26-27页 |
3.2.14.2 家兔的免疫 | 第27页 |
3.2.14.3 血清的抗体检测 | 第27页 |
3.2.15 动物实验 | 第27-28页 |
3.2.15.1 SEB及SEBM32/172 的安全性评价 | 第27页 |
3.2.15.2 SEB及SEBM32/172 的佐剂效应 | 第27-28页 |
3.2.16 MTT法 | 第28页 |
3.2.17 血凝抑制试验 | 第28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28-40页 |
4.1SEB的定点突变 | 第28-32页 |
4.1.1SEB基因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28-29页 |
4.1.2 SEB(N23S,H32N,K172E)的定点突变 | 第29-30页 |
4.1.3 SEB突变体基因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 第30-32页 |
4.2 重组表达质粒的PCR鉴定 | 第32页 |
4.3 重组蛋白表达产物的SDS-PAGE分析结果 | 第32-35页 |
4.4 融合蛋白SEB、SEBM23、SEBM32、SEBM172、SEBM23/172、SEBM32/172、SEBM23/32172 的纯化及WESTERN BLOT鉴定 | 第35页 |
4.5 SEB及SEBM32/172 对灭活疫苗免疫佐剂作用实验结果 | 第35-37页 |
4.6 SEB及SEBM32/172 在肉鸡体内的安全性评价实验结果 | 第37-40页 |
5 讨论 | 第40-42页 |
6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