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引言 | 第7-12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7-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8页 |
(三)研究述评 | 第8-11页 |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页 |
(五)研究创新 | 第11-12页 |
一、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与分配正义 | 第12-17页 |
(一)“三个小孩与一支长笛” | 第12-13页 |
(二)“理论出发点”:“正义”的问题与“正理”的可能 | 第13-14页 |
(三)“可行能力”的提出 | 第14-17页 |
二、阿玛蒂亚·森对罗尔斯的批判:基于“理性人”正义的局限 | 第17-24页 |
(一)“原初状态”的假设:“理性人”的独立性与抽象自由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二)先验正义制度的建构:从“原初状态”推出“两个正义原则” | 第18-20页 |
(三)“正义”的局限与“不正义”的分配 | 第20-21页 |
(四)先验主义框架,还是比较性框架? | 第21-24页 |
三、消除现实不公正的“可行能力” | 第24-34页 |
(一)逻辑起点:基于“可行能力”的差异性的现实人的存在 | 第24-26页 |
(二)理论基础:“可行能力”与“实质自由” | 第26-27页 |
(三)“可行能力”与“社会基本物品尺度” | 第27-31页 |
(四)对“可行能力”思想的回应及反思 | 第31-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后记 | 第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