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县农村中学初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探讨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国内中学生物实验教育的发展趋势 | 第12-17页 |
·国内生物实验教学发展历程 | 第12-15页 |
·国外中学生物实验课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调查对象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问卷调查法 | 第17页 |
·文献法 | 第17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17-18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18-32页 |
·师资队伍 | 第18页 |
·实验教学条件 | 第18-21页 |
·生物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员的配备情况 | 第18页 |
·显微镜配备情况 | 第18-19页 |
·生物实验经费状况 | 第19页 |
·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配备情况 | 第19页 |
·实物教学配备(挂图、模型、标本)的基本情况 | 第19-20页 |
·生物实验室仪器情况 | 第20页 |
·实验室开放情况 | 第20-21页 |
·实验教学情况 | 第21-22页 |
·实验时间分配情况 | 第21页 |
·生物学课程学时安排 | 第21-22页 |
·实验课分组情况 | 第22页 |
·实验课完成情况 | 第22-24页 |
·课本生物学实验完成情况 | 第22-23页 |
·教师进行分组实验操作教学情况 | 第23-24页 |
·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态度 | 第24页 |
·课外活动开展情况 | 第24-25页 |
·学生课外实验开展情况 | 第24-25页 |
·课外小组实践调查情况 | 第25页 |
·学生对生物实验开出的态度 | 第25-26页 |
·学生在实验课的基本情况 | 第26-28页 |
·显微镜的使用 | 第26-27页 |
·学生对生物实验课所掌握的知识 | 第27页 |
·学生自己动手情况 | 第27页 |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 第27-28页 |
·学生对老师实验技能的评价 | 第28页 |
·实验报告与评价 | 第28-29页 |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报告情况 | 第28-29页 |
·对学生实验完成情况评价 | 第29页 |
·校本课程与本地资源利用情况 | 第29-30页 |
·本地资源利用情况 | 第29页 |
·校本课程情况 | 第29-30页 |
·乡土教材情况 | 第30页 |
·教师对新课标生物探究性实验的态度 | 第30-32页 |
·教师对探究性实验的数量的态度 | 第30-31页 |
·教师希望生物实验课开出数 | 第31-3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32-38页 |
·生物教师状况 | 第32页 |
·生物教学资源 | 第32-33页 |
·实验室利用率有待改进 | 第32页 |
·实验经费的利用和下拨值得深思 | 第32-33页 |
·现代化设备以及实物教学设备的缺乏 | 第33页 |
·课堂实验与课外实践活动 | 第33-34页 |
·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开出率很低 | 第33-34页 |
·课外实验和生物实践调查活动的开展情况很差 | 第34页 |
·实验教学的现状 | 第34-35页 |
·课程学时合理与分组实验时间不够完善 | 第34页 |
·学生实验分组不理想和教师分组实验教学不科学 | 第34-35页 |
·学生对生物学实验课的兴趣表现 | 第35页 |
·学生对生物实验课的兴趣不高 | 第35页 |
·学生独立实验课独立操作的能力差 | 第35页 |
·学生和教师对分组实验开出的期待值都很高 | 第35-36页 |
·实验课后报告和实验教学评价 | 第36页 |
·课外资源和本土资源的利用 | 第36-38页 |
·本地资源利用不充分 | 第36页 |
·校本课程的开发不够合理 | 第36-38页 |
第五章 思考和建议 | 第38-44页 |
·管理部门要重视生物课程建设 | 第38-39页 |
·转变观念,重视生物学科教学 | 第38页 |
·加强对生物课程的管理,确保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 第38-39页 |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 第39-40页 |
·师资优化,加快对生物教师的培训 | 第39页 |
·加强师德培养 | 第39-40页 |
·加强生物教师的实验技能培训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 第40页 |
·加强生物实验员队伍的建设 | 第40页 |
·合理安排生物实验时间 | 第40-41页 |
·加大对生物教学资源的投入 | 第41-42页 |
·加强经费监督体系 | 第41页 |
·及时更换耗损和老化的设备、仪器和药品 | 第41页 |
·丰富图书资源 | 第41页 |
·合理利用网络资源 | 第41-42页 |
·因地制宜努力发掘本土资源 | 第42页 |
·改善生物教学评价体系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Ⅰ | 第48-50页 |
附录Ⅱ | 第50-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