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号说明 | 第4-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1 引言 | 第12-2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1.2.1 林下植被动态格局 | 第12-14页 |
| 1.2.2 林内土壤演变特征 | 第14-16页 |
| 1.3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6-18页 |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1.4.1 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8页 |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20页 |
| 2.2 调查及实验设计 | 第20-24页 |
| 2.2.1 调查方法 | 第20-23页 |
| 2.2.2 数据处理 | 第23-24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37页 |
| 3.1 不同林龄阶段黑松、侧柏人工林的林下植被特征 | 第24-27页 |
| 3.1.1 林下草本灌木种类组成 | 第24-25页 |
| 3.1.2 林下植被多样性指数 | 第25-27页 |
| 3.2 不同林龄阶段黑松人工林的土壤理化性质 | 第27-32页 |
| 3.2.1 土壤容重及毛管孔隙度 | 第27-28页 |
| 3.2.2 土壤养分状况 | 第28-29页 |
| 3.2.3 土壤功能酶活性 | 第29-32页 |
| 3.3 不同林龄黑松人工林的土壤细菌群落特征 | 第32-37页 |
| 3.3.1 微生物多样性 | 第32-33页 |
| 3.3.2 优势菌群 | 第33-37页 |
| 4 讨论 | 第37-41页 |
| 4.1 黑松、侧柏人工林林下植被组成随林龄增加而变化 | 第37-38页 |
| 4.2 黑松、侧柏人工林土壤主要矿质养分及功能酶活性随林龄的增加而变化 | 第38-40页 |
| 4.3 黑松、侧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特征随林龄增加而变化 | 第40-41页 |
| 5 结论与创新点 | 第41-44页 |
| 5.1 结论 | 第41-43页 |
| 5.1.1 黑松、侧柏人工林林下植被随林龄的变化 | 第41-42页 |
| 5.1.2 黑松、侧柏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随林龄的变化 | 第42页 |
| 5.1.3 黑松、侧柏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随林龄的变化 | 第42-43页 |
| 5.2 创新点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53页 |
| 致谢 | 第53-55页 |
| 在读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