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硫/硒电池用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1页
    1.1 二次电池简介第16页
    1.2 锂-硫电池体系第16-20页
        1.2.1 锂-硫电池简介第16-17页
        1.2.2 锂-硫电池工作原理第17-19页
        1.2.3 锂-硫电池面临的问题第19页
            1.2.3.1 硫正极面临的问题第19页
            1.2.3.2 锂负极面临的问题第19页
        1.2.4 电解液第19-20页
    1.3 锂-硒电池体系第20-22页
        1.3.1 锂-硒电池简介第20页
        1.3.2 锂-硒电池用硒正极材料电化学反应机理第20-22页
        1.3.3 锂-硒电池面临的问题第22页
    1.4 纳米碳材料在新型高比能锂二次电池中的应用第22-29页
        1.4.1 纳米碳材料在硫正极中的应用第23-28页
            1.4.1.1 多孔碳-硫复合材料第23-24页
            1.4.1.2 碳纳米管、碳纤维-硫复合材料第24-25页
            1.4.1.3 二维石墨烯-硫复合材料第25-26页
            1.4.1.4 三维碳-硫复合材料第26-28页
        1.4.2 纳米碳材料在硒正极中的应用第28-29页
    1.5 本论文的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9-31页
        1.5.1 分级多孔碳-硫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29-30页
        1.5.2 椰壳碳-硒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30-31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31-34页
    2.1 实验药品与仪器第31-32页
        2.1.1 实验药品第31页
        2.1.2 实验仪器第31-32页
    2.2 材料表征仪器第32-34页
第三章 复合硫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34-52页
    3.1 引言第34-35页
    3.2 实验部分第35-37页
        3.2.1 HPC碳基体的制备第35页
        3.2.2 KB@HPC碳载体的制备第35-36页
        3.2.3 硫/碳复合正极材料的制备第36页
        3.2.4 电池的组装第36页
        3.2.5 材料结构和形貌表征第36-3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7-50页
        3.3.1 分级多孔碳载体以及硫/碳复合物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第37-45页
        3.3.2 S/(KB@HPC)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第45-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复合硒正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第52-61页
    4.1 引言第52-53页
    4.2 实验部分第53-54页
        4.2.1 多孔碳基底的制备第53页
        4.2.2 硒-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53页
        4.2.3 电池的组装第53页
        4.2.4 材料结构和形貌表征第53-54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54-60页
        4.3.1 碳载体以及硒/碳复合正极材料的形貌和结构第54-58页
        4.3.2 硒/碳复合物正极电化学测试结果第58-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结论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7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发酵酸肉降血脂肽的分离纯化、特性研究及其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下一篇:禽致病性大肠杆菌ptsⅠ的调控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