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高电压技术论文--高电压绝缘技术论文--绝缘的试验与检查论文

变压器油中硫腐蚀对油纸绝缘特性的影响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0-24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12页
    1.2 变压器油中腐蚀性硫化物的来源及测试方法第12-16页
        1.2.1 腐蚀性硫化物的来源第12-13页
        1.2.2 腐蚀性硫化物测试方法第13-16页
    1.3 变压器油中硫腐蚀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22页
        1.3.1 硫腐蚀对油纸绝缘特性的影响第16-18页
        1.3.2 硫腐蚀过程及影响因素第18-21页
        1.3.3 硫腐蚀沉积在绕组中的形成及绕组故障第21-22页
    1.4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22-23页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3-24页
2 绕组的硫腐蚀试验及其表面宏微观形貌第24-42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绝缘绕组的硫腐蚀试验概况第24-26页
        2.2.1 硫腐蚀试验目的第24-25页
        2.2.2 硫腐蚀试验的相关性联系第25-26页
    2.3 硫腐蚀试验材料及平台搭建第26-32页
        2.3.1 硫腐蚀试验材料第26页
        2.3.2 硫腐蚀试验平台第26-28页
        2.3.3 油纸特性参数测试平台第28-32页
    2.4 绝缘绕组的硫腐蚀试验第32-38页
        2.4.1 电场对硫腐蚀的影响试验第33-35页
        2.4.2 硫腐蚀沉积的形成与扩散转移试验第35-36页
        2.4.3 硫腐蚀对油纸绝缘性能的影响试验第36-37页
        2.4.4 酸试验与绕组的击穿试验第37-38页
    2.5 硫腐蚀作用下绕组的宏微观形貌第38-41页
        2.5.1 铜与纸表面宏观形貌第38-39页
        2.5.2 铜与纸表面微观形貌第39-41页
    2.6 本章小结第41-42页
3 电热联合作用对油中硫腐蚀的影响研究第42-58页
    3.1 引言第42页
    3.2 电热联合作用下的硫腐蚀试验结果第42-47页
        3.2.1 交流电场下的硫腐蚀第42-44页
        3.2.2 直流电场下的硫腐蚀第44-46页
        3.2.3 交直流电场下的硫腐蚀差异第46-47页
    3.3 电场作用对硫腐蚀的影响过程第47-52页
        3.3.1 电场作用对硫腐蚀的影响第48-50页
        3.3.2 交直流电场下的硫腐蚀第50-52页
    3.4 电场作用下的硫腐蚀机理第52-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8页
4 硫腐蚀沉积的形成及在油纸绝缘层间的扩散第58-78页
    4.1 引言第58页
    4.2 硫腐蚀沉积在绕组中的形成与扩散第58-66页
        4.2.1 腐蚀沉积的形成第58-63页
        4.2.2 腐蚀沉积的扩散过程第63-66页
    4.3 基于菲克第二定律的腐蚀沉积扩散动力学模型第66-77页
        4.3.1 扩散原理第66-67页
        4.3.2 菲克第二扩散定律第67-68页
        4.3.3 基于菲克第二定律建立扩散动力学模型第68-73页
        4.3.4 扩散模型的验证第73-75页
        4.3.5 硫腐蚀沉积的理论计算第75-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5 硫腐蚀对油纸绝缘性能的影响及绕组失效的机制第78-102页
    5.1 引言第78页
    5.2 硫腐蚀对油纸绝缘性能的影响与分析第78-94页
        5.2.1 油的耐压强度与电阻率第78-80页
        5.2.2 纸的介质损耗与导热系数第80-82页
        5.2.3 纸的局部放电与耐压强度第82-89页
        5.2.4 纸的空间电荷第89-94页
    5.3 影响绕组失效的因素分析第94-98页
        5.3.1 硫化亚铜第95页
        5.3.2 电场畸变第95-96页
        5.3.3 局部放电第96-97页
        5.3.4 温升第97-98页
    5.4 硫腐蚀作用下绕组失效的机制第98-100页
    5.5 本章小结第100-102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02-106页
    6.1 本文结论第102-103页
    6.2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第103-106页
致谢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8页
附录第118页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18页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目录第118页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江中游不同玉稻种植模式产量形成及资源利用效率比较研究
下一篇:美国“家长参与”政策批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