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酶论文

纤维素酶活性架构及TrCel12A关键亚位点氨基酸功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缩略词表第12-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33页
    1.1 植物生物质抗降解屏障第13-18页
        1.1.1 植物细胞壁的组织结构层次第13-15页
        1.1.2 木质纤维素的组分第15-16页
        1.1.3 纤维素的组成结构第16-18页
    1.2 主要高效降解纤维素酶系统第18-21页
        1.2.1 高效降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来源第18页
        1.2.2 “非复合体”纤维素酶系第18-19页
        1.2.3 “复合体型”纤维素酶系第19-20页
        1.2.4 “非复合体细胞结合型”纤维素酶系第20-21页
    1.3 纤维素酶相关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第21-26页
        1.3.1 糖苷水解酶序列分类法第21-23页
        1.3.2 纤维素酶自动功能注释与混杂性第23-26页
    1.4 酶混杂性(promiscuity)研究第26-31页
        1.4.1 混杂性分类层次第26-27页
        1.4.2 引起酶混杂性的条件第27-28页
        1.4.3 引起酶混杂性机制第28-30页
        1.4.4 混杂性与蛋白质工程第30-31页
    1.5 立题依据第31-33页
第二章 纤维素酶活性架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3-51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33-35页
        2.1.1 生物信息学分析软件与网站第33页
        2.1.2 数据获取及筛选第33页
        2.1.3 序列比对与结构比对第33-34页
        2.1.4 氨基酸频率统计第34页
        2.1.5 纤维素酶家族活性架构与活性中心序列谱第34-35页
        2.1.6 活性中心序列谱稳定性检验第35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5-49页
        2.2.1 纤维素酶混杂性的表现形式第35-37页
        2.2.2 纤维素酶混杂性可能机制第37-41页
        2.2.3 纤维素酶混杂性的共同结构基础第41-49页
    2.3 小结与讨论第49-51页
第三章 TrCel 12A酶分子活性架构关键氨基酸突变及其功能研究第51-75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51-63页
        3.1.1 菌株与质粒第51页
        3.1.2 主要的仪器及试剂第51-52页
        3.1.3 主要的培养基第52-53页
        3.1.4 主要引物第53页
        3.1.5 突变质粒构建与扩增第53-56页
        3.1.6 毕赤酵母GS115异源表达突变蛋白及纯化第56-59页
        3.1.7 突变蛋白催化动力学常数Kcat、Km测定第59页
        3.1.8 等温量热滴定(ITC)测定突变蛋白热力学常数第59-61页
        3.1.9 荧光辅助糖电泳(FACE)分析突变蛋白酶解产物谱变化第61-63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63-74页
        3.2.1 eg3基因关键位点W7位点的选择第63-64页
        3.2.2 eg3基因关键位点氨基酸突变、质粒构建及检测第64-65页
        3.2.3 活性架构W7位点突变蛋白表达与纯化第65-66页
        3.2.4 活性架构W7位点突变蛋白CMC酶活力测定第66-67页
        3.2.5 活性架构W7、W22位点突变蛋白Kcat、Km测定第67-68页
        3.2.6 活性架构W7、W22位点突变对酶分子与CMC结合能力影响第68-70页
        3.2.7 活性架构W7位点对降解RAC底物的影响第70-71页
        3.2.8 结构生物信息学分析活性架构W7、W22位点突变对TrCel12A酶分子功能的影响第71-74页
    3.3 小结第74-75页
第四章 TrCel12A酶分子活性架构决定多底物特异性关键氨基酸功能研究第75-8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75-77页
        4.1.1 菌株与质粒第75页
        4.1.2 主要仪器及培养基第75-76页
        4.1.3 主要引物第76页
        4.1.4 重组质粒构建与扩增第76页
        4.1.5 毕赤酵母GS115异源表达突变蛋白及纯化第76-77页
        4.1.6 突变蛋白性质检测第77页
        4.1.7 荧光辅助糖电泳(FACE)分析突变蛋白酶解产物谱变化第77页
    4.2 结果与分析第77-84页
        4.2.1 突变关键氨基酸位点序列与结构分析第77-79页
        4.2.2 基因egl3关键氨基酸的定点突变第79-80页
        4.2.3 突变体蛋白的表达纯化第80-81页
        4.2.4 突变蛋白酶活性质测定第81-83页
        4.2.5 突变体蛋白对降解RAC底物的影响第83-84页
    4.3 小结与讨论第84-87页
第五章 TrCel12A酶分子活性架构关键氨基酸与底物相互作用机理分析第87-97页
    5.1 材料与方法第87-90页
        5.1.1 菌株与与质粒第87页
        5.1.2 主要仪器及试剂第87-88页
        5.1.3 主要培养基第88页
        5.1.4 重组质粒构建与扩增第88页
        5.1.5 毕赤酵母GH115异源表达突变蛋白及纯化第88-89页
        5.1.6 突变蛋白酶活性质检测第89-90页
        5.1.7 突变蛋白催化动力学常数Kcat、Km测定第90页
        5.1.8 等温量热滴定(ITC)测定突变蛋白热力学常数第90页
        5.1.9 突变关键氨基酸位点结构分析第90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90-94页
        5.2.1 活性架构N2O位点蛋白表达与纯化第90-91页
        5.2.2 N2O突变对酶分子与底物相互作用的影响第91-94页
    5.3 小结与讨论第94-97页
全文总结与展望第97-99页
参考文献第99-107页
致谢第107-10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9-110页
附件第110页

论文共11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太赫兹探测器测试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输电塔结构多尺度模拟方法及倒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