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电磁学、电动力学论文--电磁学论文--电磁波与电磁场论文

太赫兹探测器测试系统的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3页
    1.1 引言第11页
    1.2 太赫兹电磁波性质及应用第11-13页
        1.2.1 太赫兹电磁波性质第11-12页
        1.2.2 太赫兹电磁波的应用第12-13页
    1.3 太赫兹电磁波探测成像技术第13-16页
        1.3.1 太赫兹相干探测技术第14页
        1.3.2 太赫兹非相干探测技术第14-15页
        1.3.3 太赫兹微测辐射热计成像技术第15-16页
    1.4 太赫兹探测器辐射测试技术第16-19页
        1.4.1 太赫兹黑体辐射测试技术第16-17页
        1.4.2 太赫兹激光器辐射测试技术第17-19页
    1.5 太赫兹探测器测试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1页
    1.6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太赫兹微测辐射热计探测原理及器件结构第23-30页
    2.1 微测辐射热计的探测原理第23-25页
        2.1.1 太赫兹波薄膜吸收探测第24页
        2.1.2 太赫兹波谐振腔吸收探测第24-25页
    2.2 太赫兹探测器的微桥结构第25-26页
    2.3 太赫兹探测器的读出电路第26-27页
    2.4 太赫兹探测器的封装结构第27-28页
    2.5 太赫兹探测器结构对性能的影响第28-29页
    2.6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三章 太赫兹探测器性能分析及测试技术第30-43页
    3.1 太赫兹探测器性能分析第30-37页
        3.1.1 探测器响应电压第30-34页
        3.1.2 探测器噪声电压第34-36页
        3.1.3 探测器噪声等效功率第36-37页
    3.2 太赫兹探测器测试技术第37-41页
        3.2.1 探测器响应率第37-38页
        3.2.2 时域RMS噪声第38-39页
        3.2.3 非均匀性第39-40页
        3.2.4 固定图像噪声第40页
        3.2.5 噪声等效功率第40-41页
        3.2.6 动态范围第41页
    3.3 太赫兹探测器测试平台的搭建第41-42页
    3.4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太赫兹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43-59页
    4.1 测试系统平台整体功能框架规划第43-45页
    4.2 测试系统硬件电路的实现第45-52页
        4.2.1 太赫兹探测器驱动电路第46-48页
        4.2.2 电源管理电路第48页
        4.2.3 模数转换电路第48-49页
        4.2.4 太赫兹焦平面温度控制电路第49-51页
        4.2.5 LVDS接口电路第51-52页
    4.3 基于Camera Link接口的数据采集模块第52-56页
        4.3.1 Camera Link接口电路第53-54页
        4.3.2 Camera Link接口协议模块第54-55页
        4.3.3 图像数据接收子模块第55-56页
    4.4 测试系统上位机软件的实现第56-57页
    4.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五章 系统板级调试与太赫兹探测器测试结果第59-72页
    5.1 硬件平台性能分析第59-63页
        5.1.1 信号完整性分析第59-61页
        5.1.2 电源稳定性测试第61-62页
        5.1.3 Camera Link传输性能测试第62-63页
            5.1.3.1 眼图测试第62-63页
            5.1.3.2 传输速率测试第63页
    5.2 太赫兹探测器测试结果及分析第63-69页
        5.2.1 RMS时域噪声测试结果第63-65页
        5.2.2 固定图像噪声测试结果第65-66页
        5.2.3 探测器响应电压第66-67页
        5.2.4 响应率的测试结果第67-68页
        5.2.5 NEP的测试结果第68页
        5.2.6 太赫兹探测器测试结果分析第68-69页
    5.3 太赫兹测试系统整体效果第69-71页
    5.4 本章小结第71-72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6.1 总结第72-73页
    6.2 展望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78-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异构平台的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响应分析方法
下一篇:纤维素酶活性架构及TrCel12A关键亚位点氨基酸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