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5页 |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城市轨道无功补偿研究 | 第12-14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 第14-15页 |
第2章 城市轨道无功补偿方案 | 第15-23页 |
2.1 城市轨道供电系统 | 第15-17页 |
2.1.1 高压供电系统 | 第15-16页 |
2.1.2 牵引供电系统 | 第16页 |
2.1.3 动力照明系统 | 第16-17页 |
2.2 城市轨道无功补偿系统设计方案 | 第17-19页 |
2.2.1 集中式补偿 | 第17-18页 |
2.2.2 分区集中式补偿 | 第18页 |
2.2.3 分布式补偿 | 第18-19页 |
2.3 城市轨道无功补偿形式 | 第19-22页 |
2.3.1 固定电容补偿 | 第19-20页 |
2.3.2 SVG补偿 | 第20-21页 |
2.3.3 SVG+电抗器的混合补偿 | 第21页 |
2.3.4 磁控电抗器补偿 | 第21-22页 |
2.4 城市轨道无功补偿位置 | 第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含SVG无功补偿装置的城市轨道供电计算 | 第23-38页 |
3.1 城市轨道供电系统模型 | 第23-28页 |
3.1.1 牵引变电所模型 | 第23-25页 |
3.1.2 牵引网模型 | 第25页 |
3.1.3 列车模型 | 第25-26页 |
3.1.4 110kV和35kV电缆模型 | 第26-27页 |
3.1.5 主变电所模型 | 第27-28页 |
3.1.6 降压变电所模型 | 第28页 |
3.2 SVG无功补偿装置建模 | 第28-30页 |
3.2.1 SVG无功补偿装置模型 | 第28-29页 |
3.2.2 SVG无功补偿装置潮流计算方程 | 第29页 |
3.2.3 SVG无功补偿装置潮流计算约束方程 | 第29-30页 |
3.3 直流供电系统网络迭代计算 | 第30-32页 |
3.3.1 直流供电系统网络节点与支路的形成及求解 | 第30-31页 |
3.3.2 直流供电系统网络迭代计算步骤 | 第31-32页 |
3.4 含SVG的城市轨道供电系统交直流迭代计算 | 第32-37页 |
3.4.1 含SVG的城市轨道供电系统交流潮流计算 | 第32-35页 |
3.4.2 含SVG的城市轨道供电系统交直流潮流计算 | 第35-37页 |
3.6 无功补偿装置容量设计 | 第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无功补偿装置的系统设计实例 | 第38-77页 |
4.1 系统结构及参数 | 第38-43页 |
4.1.1 系统结构 | 第38-39页 |
4.1.2 变压器参数 | 第39-41页 |
4.1.3 电缆参数 | 第41-42页 |
4.1.4 直流网络参数 | 第42-43页 |
4.2 供电仿真计算 | 第43-70页 |
4.2.1 发车对数1对 | 第44-46页 |
4.2.2 发车对数3对 | 第46-48页 |
4.2.3 发车对数6对 | 第48-51页 |
4.2.4 发车对数8对 | 第51-53页 |
4.2.5 发车对数9对 | 第53-55页 |
4.2.6 发车对数1 1对 | 第55-58页 |
4.2.7 发车对数12对 | 第58-60页 |
4.2.8 发车对数(上行8辆、下行10辆) | 第60-62页 |
4.2.9 发车对数(上行12辆、下行10辆) | 第62-65页 |
4.2.10 供电仿真结果分析 | 第65-70页 |
4.3 实测数据分析 | 第70-75页 |
4.3.1 测试方案 | 第71-72页 |
4.3.2 测试结果 | 第72-73页 |
4.3.3 无功补偿装置容量计算 | 第73-75页 |
4.3.4 实测数据与仿真结果对比 | 第75页 |
4.4 无功补偿方案的评价 | 第75-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