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网络造谣型寻衅滋事罪的适用现状 | 第11-15页 |
(一)“虚假信息”的适用标准模糊 | 第11-12页 |
(二)“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认定不合理 | 第12-14页 |
(三)对行为人主观方面的认定模糊 | 第14-15页 |
二、网络造谣型寻衅滋事罪的适用引发的争议 | 第15-23页 |
(一)“网络空间”是否为“公共场所” | 第15-19页 |
(二)“公共秩序”能否等同于“公共场所秩序” | 第19-21页 |
(三)在网络上编造、散布虚假信息的行为是否属于“起哄闹事” | 第21-23页 |
三、网络造谣型寻衅滋事罪相关要件的合理适用 | 第23-40页 |
(一)“虚假信息”的理解 | 第23-29页 |
(二)“造成公共秩序严重混乱”的分析 | 第29-34页 |
(三)“恶意”不应成为主观构成要件 | 第34-37页 |
(四)“明知”的把握 | 第37-40页 |
四、合理适用网络造谣型寻衅滋事罪应注意的其他问题 | 第40-44页 |
(一)明确网络造谣型寻衅滋事罪与相关犯罪的界限 | 第40-42页 |
(二)注意平衡言论自由与打击犯罪的关系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