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灾害地质学论文

陕西省坪头镇幅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0-18页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5页
        1.2.1 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现状第11-14页
        1.2.2 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现状第14-15页
        1.2.3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5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18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18-30页
    2.1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第18-21页
        2.1.1 自然地理第18页
        2.1.2 气象水文第18-21页
    2.2 地质环境条件第21-30页
        2.2.1 地形地貌第21页
        2.2.2 地层岩性第21-24页
        2.2.3 地质构造第24-26页
        2.2.4 新构造运动第26-27页
        2.2.5 岩土体类型与基本特征第27-28页
        2.2.6 水文地质特征第28-29页
        2.2.7 人类工程活动类型及特征第29-30页
第3章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第30-42页
    3.1 地质灾害的基本类型第30-34页
    3.2 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第34-35页
    3.3 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第35-36页
    3.4 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第36-41页
    3.5 地质灾害数据库的建立第41-42页
第4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第42-88页
    4.1 危险程度区划的原则第42页
    4.2 基于区域统计分析的危险性评价第42-61页
        4.2.1 信息量模型概述第42-43页
        4.2.2 影响因子的选取及信息量计算第43-60页
        4.2.3 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评价第60-61页
    4.3 基于改进统计分析方法的危险性评价第61-73页
        4.3.1 评价因子的选取及信息量计算第62-72页
        4.3.2 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评价第72-73页
    4.4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危险性评价第73-84页
        4.4.1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第73-76页
        4.4.2 层次分析法第76-77页
        4.4.3 评价因子的权重计算及等级划分第77-80页
        4.4.4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模糊综合评判第80-83页
        4.4.5 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评价第83-84页
    4.5 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第84-85页
    4.6 坪头镇幅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区划第85-88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8-90页
    5.1 结论第88-89页
    5.2 展望第89-90页
致谢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砂性地层土压平衡盾构刀具磨损试验研究
下一篇:黄土边坡的稳定性分析--以那勒寺滑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