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校园借贷法律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1-15页
    1.1 选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1.1 选题来源第11页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3-15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2 创新点第14-15页
2 校园借贷的一般问题第15-20页
    2.1 校园借贷的内涵、特点第15-17页
        2.1.1 校园借贷的内涵第15页
        2.1.2 校园借贷的特点第15-17页
    2.2 校园借贷产生的原因第17页
        2.2.1“互联网+”时代的兴起第17页
        2.2.2 大学生消费理念转变第17页
    2.3 校园借贷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变异第17-18页
    2.4 规制校园借贷的必要性第18-20页
        2.4.1 从立法的角度分析第18页
        2.4.2 从行政监管的角度分析第18-19页
        2.4.3 从校园借贷平台本身的角度分析第19-20页
3 校园借贷的法律风险第20-25页
    3.1 法律法规不完善第20-21页
        3.1.1 合法的校园借贷与相关刑事犯罪行为的界限不明确第20页
        3.1.2 借贷双方信息安全无立法保障第20-21页
        3.1.3 校园借贷平台法律地位不明确第21页
    3.2 校园借贷平台自身的法律风险第21-22页
        3.2.1 行业标准缺失第21页
        3.2.2 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第21-22页
        3.2.3 风险评价机制不健全第22页
    3.3 借款人的法律风险第22-23页
        3.3.1 高利贷风险第22页
        3.3.2 被暴力催款的风险第22-23页
        3.3.3 被贷款的风险第23页
    3.4 放贷人的法律风险第23-25页
        3.4.1 法律途径维权困难第23-24页
        3.4.2 利用平台洗钱以及高利转贷的风险第24-25页
4 国外校园借贷法律风险的应对模式及启示第25-29页
    4.1 国外校园借贷法律风险的应对模式第25-26页
        4.1.1 英国校园借贷法律风险的应对模式第25-26页
        4.1.2 美国校园借贷法律风险的应对模式第26页
    4.2 国外校园借贷法律风险应对模式的启示第26-29页
        4.2.1 强化行业自律规范第27页
        4.2.2 完善校园借贷监管法律制度第27页
        4.2.3 完善个人征信体系第27-29页
5 校园借贷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第29-36页
    5.1 完善相关立法第29-31页
        5.1.1 明确合法的校园借贷与相关刑事犯罪行为的界限第29-30页
        5.1.2 加大对借贷双方信息安全的立法保护第30页
        5.1.3 明确校园借贷平台的法律地位第30-31页
    5.2 平台自身法律风险的防范第31-32页
        5.2.1 建立统一的行业标准第31页
        5.2.2 完善风险控制体系第31-32页
        5.2.3 健全风险评价机制第32页
    5.3 借款人法律风险的防范第32-34页
        5.3.1 加强教育管理第32-33页
        5.3.2 建立多种维权路径第33页
        5.3.3 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第33-34页
    5.4 放贷人法律风险的防范第34-36页
        5.4.1 建立借款保险制度第34页
        5.4.2 加强借贷交易监控第34-36页
结语第36-37页
考参文献第37-40页
致谢第40-4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1页

论文共4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试论我国未成年社区矫正实践中困惑与解决路径
下一篇:遇难船避难准入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