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对象的内涵和特征 | 第12-14页 |
1.2.1 研究对象的内涵 | 第12-13页 |
1.2.2 研究对象的特征 | 第13-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 论文内容结构与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1.4.1 论文内容结构 | 第18页 |
1.4.2 论文研究思路 | 第18-20页 |
第2章 工程物流项目集成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9页 |
2.1 生产运作管理的理论 | 第20-22页 |
2.1.1 生产运作管理的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1.2 生产运作管理的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2.2 工程物流的理论 | 第22-24页 |
2.2.1 工程物流的定义 | 第22-23页 |
2.2.2 工程物流的特性 | 第23页 |
2.2.3 工程物流的功能 | 第23-24页 |
2.3 项目集成管理的理论 | 第24-26页 |
2.3.1 项目管理的发展历程和集成化趋势 | 第24页 |
2.3.2 项目管理的集成性特性 | 第24-25页 |
2.3.3 项目集成管理的定义 | 第25-26页 |
2.4 管理模型优化的理论 | 第26-29页 |
2.4.1 管理模型 | 第26-27页 |
2.4.2 优化原理 | 第27-29页 |
第3章 平板显示生产线工程物流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 第29-42页 |
3.1 平板显示发展现状 | 第29-31页 |
3.1.1 平板显示产业概述 | 第29页 |
3.1.2 平板显示发展历程及生产线建设现状 | 第29-31页 |
3.2 平板显示生产线工程物流发展现状分析 | 第31-38页 |
3.2.1 政策环境现状分析 | 第31-33页 |
3.2.2 经济环境现状分析 | 第33-34页 |
3.2.3 社会环境现状分析 | 第34-35页 |
3.2.4 技术环境现状分析 | 第35-38页 |
3.3 平板显示生产线工程物流项目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38-42页 |
3.3.1 管理现状及问题 | 第38-40页 |
3.3.2 问题原因分析 | 第40-42页 |
第4章 平板显示生产线工程物流项目集成管理优化模型 | 第42-66页 |
4.1 优化模型概述 | 第42-45页 |
4.1.1 优化的必要性 | 第42-43页 |
4.1.2 优化模型的构建 | 第43-45页 |
4.2 项目目标集成 | 第45-52页 |
4.2.1 项目目标的特点 | 第45-46页 |
4.2.2 项目目标的识别 | 第46-48页 |
4.2.3 管控项目范围 | 第48-50页 |
4.2.4 管理项目干系人期望 | 第50-52页 |
4.3. 管理机制集成 | 第52-57页 |
4.3.1 集成组织架构 | 第52-55页 |
4.3.2 建立沟通机制 | 第55-56页 |
4.3.3 协同商务财务 | 第56-57页 |
4.4 运作过程集成 | 第57-66页 |
4.4.1 整合项目资源 | 第57-61页 |
4.4.2 系统化质保体系 | 第61-65页 |
4.4.3 关键设备运输方案集成 | 第65-66页 |
第5章 中远物流平板显示生产线工程物流项目集成管理的实践 | 第66-83页 |
5.1 案例背景 | 第66-68页 |
5.1.1 市场竞争背景 | 第66页 |
5.1.2 案例项目简介 | 第66-68页 |
5.2 中远物流基于优化模型的实践 | 第68-83页 |
5.2.1 项目目标集成的实践 | 第68-71页 |
5.2.2 项目管理机制集成的实践 | 第71-78页 |
5.2.3 项目运作过程集成的实践 | 第78-83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6.1 结论 | 第83-84页 |
6.2 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致谢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