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性介质内辐射传输的有限元法求解及光学成像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5页 |
| 1.2.1 参与性介质内辐射传输理论研究 | 第11-12页 |
| 1.2.2 有限元法的研究 | 第12-14页 |
| 1.2.3 光学成像问题的研究 | 第14-15页 |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有限元方法求解稳态辐射传输方程 | 第17-37页 |
| 2.1 引言 | 第17页 |
| 2.2 辐射传输方程的求解 | 第17-26页 |
| 2.2.1 有限元求解基本原理 | 第18-19页 |
| 2.2.2 加权余量法 | 第19-22页 |
| 2.2.3 插值函数的构造和数值积分 | 第22-24页 |
| 2.2.4 有限元的编程实现 | 第24-26页 |
| 2.3 稳态辐射传输方程的离散 | 第26-29页 |
| 2.3.1 辐射传输方程的伽略金法离散 | 第27-28页 |
| 2.3.2 辐射传输方程的最小二乘法离散 | 第28-29页 |
| 2.4 规则正方形模型 | 第29-34页 |
| 2.4.1 网格数目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 第30-32页 |
| 2.4.2 立体角数目对计算精度的影响 | 第32-33页 |
| 2.4.3 伽略金有限元与最小二乘有限元法的对比 | 第33-34页 |
| 2.5 复杂二维方腔模型 | 第34-35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 第3章 有限元方法求解时域辐射传输方程 | 第37-53页 |
| 3.1 引言 | 第37页 |
| 3.2 时域辐射传输方程的有限元法离散 | 第37-40页 |
| 3.3 各向异性散射的时域辐射传输方程求解 | 第40-45页 |
| 3.3.1 正确性检验 | 第40-41页 |
| 3.3.2 网格无关性检验 | 第41-43页 |
| 3.3.3 时间独立性检验 | 第43-45页 |
| 3.4 不同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45-52页 |
| 3.4.1 入射脉冲宽 | 第45-46页 |
| 3.4.2 入射脉冲强度 | 第46-47页 |
| 3.4.3 介质光学参数 | 第47-51页 |
| 3.4.4 敏感性分析 | 第51-5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 第4章 基于时域辐射传输模型的光学层析成像研究 | 第53-67页 |
| 4.1 引言 | 第53页 |
| 4.2 并行计算 | 第53-57页 |
| 4.2.1 并行计算的基本介绍 | 第53-54页 |
| 4.2.2 OpenMP编程模型 | 第54-55页 |
| 4.2.3 有限元求解并行计算的实现 | 第55-56页 |
| 4.2.4 运用并行后加速比测算 | 第56-57页 |
| 4.3 非均匀二维矩形介质瞬态探测信号研究 | 第57-62页 |
| 4.3.1 异质体大小对出射信号的影响 | 第57-59页 |
| 4.3.2 异质体位置对出射信号的影响 | 第59-61页 |
| 4.3.3 线脉冲入射非均匀二维矩形介质 | 第61-62页 |
| 4.4 基于步长加速法重建光学参数场 | 第62-66页 |
| 4.4.1 步长加速法 | 第62-64页 |
| 4.4.2 重建计算模型 | 第64-66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 结论 | 第67-68页 |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74-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