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1.1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页 |
1.2 涨圈旋转密封工作原理及应用 | 第11-12页 |
1.3 旋转密封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1 旋转密封理论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旋转密封理论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页 |
1.4 旋转密封润滑特性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1 旋转密封端面润滑特性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2 旋转密封端面流体膜厚的测试技术 | 第14-16页 |
1.5 典型旋转密封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试验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1 典型旋转密封材料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5.2 典型旋转密封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试验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6 旋转密封磨损量预测模型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7 总体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第2章 考虑变形的深槽旋转密封端面流体润滑模型 | 第21-43页 |
2.1 深槽旋转密封端面变形模型 | 第21-33页 |
2.1.1 深槽旋转密封端面变形受力分析 | 第21-26页 |
2.1.2 旋转密封端面变形的分析 | 第26-33页 |
2.2 深槽旋转密封变形理论的应用 | 第33-37页 |
2.2.1 轴向力产生的端面变形 | 第35-36页 |
2.2.2 切向力产生的端面变形 | 第36页 |
2.2.3 径向力产生的端面变形 | 第36-37页 |
2.2.4 深槽旋转密封端面总变形 | 第37页 |
2.3 深槽旋转密封流体动压润滑计算分析 | 第37-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3章 旋转密封混合润滑计算模型与验证 | 第43-63页 |
3.1 旋转密封混合润滑计算模型 | 第43-44页 |
3.2 实际粗糙表面接触模型 | 第44-47页 |
3.3 旋转密封混合润滑计算 | 第47-52页 |
3.3.1 浅槽旋转密封混合润滑计算 | 第48-50页 |
3.3.2 深槽旋转密封混合润滑计算 | 第50-52页 |
3.4 旋转密封混合润滑验证试验 | 第52-61页 |
3.4.1 试验目的 | 第52页 |
3.4.2 试验原理 | 第52-54页 |
3.4.3 试验步骤 | 第54-55页 |
3.4.4 试验结果 | 第55-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3页 |
第4章 旋转密封材料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 第63-79页 |
4.1 磨损概述 | 第63-64页 |
4.2 混合润滑理论基础 | 第64-65页 |
4.3 旋转密封材料摩擦磨损试验 | 第65-75页 |
4.3.1 试验目的 | 第65页 |
4.3.2 试验系统 | 第65-66页 |
4.3.3 试验机原理 | 第66-67页 |
4.3.4 试验结果 | 第67-75页 |
4.4 旋转密封材料磨损规律研究 | 第75-78页 |
4.4.1 铸铁材料磨损规律研究 | 第76-77页 |
4.4.2 PTFE材料磨损规律研究 | 第77页 |
4.4.3 PEEK材料磨损规律研究 | 第77-7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5章 旋转密封件磨损预测 | 第79-87页 |
5.1 回归模型的建立 | 第79-81页 |
5.2 曲面拟合 | 第81-85页 |
5.2.1 数据处理 | 第81-83页 |
5.2.2 铸铁材料磨损率的曲面拟合方程 | 第83页 |
5.2.3 添加 15%碳纤PTFE材料磨损率的曲面拟合方程 | 第83-84页 |
5.2.4 PEEK材料磨损率的曲面拟合方程 | 第84-8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7-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