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业基础科学论文--土壤学论文--水土保持论文--水土流失的原因及其防治论文

利用近40年来坝地沉积旋回研究黄土丘陵区小流域侵蚀变化特征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8页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8页
        1.2.1 利用淤地坝沉积泥沙研究流域土壤侵蚀的可行性分析第13-14页
        1.2.2 利用淤地坝沉积泥沙反推流域侵蚀强度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2.3 利用淤地坝沉积泥沙研究小流域泥沙来源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2.4 利用淤地坝沉积泥沙反演小流域侵蚀环境的研究第16-18页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8-23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18页
    2.2 研究内容第18-19页
        2.2.1 建立沉积泥沙的时间序列第18页
        2.2.2 分析流域侵蚀产沙的历史变化过程第18页
        2.2.3 流域侵蚀泥沙来源的历史变化过程第18-19页
        2.2.4 流域侵蚀历史变化中的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第19页
    2.3 研究方法第19-22页
        2.3.1 典型淤地坝的选择原则第19页
        2.3.2 土壤样品的采集第19-20页
        2.3.3 土壤样品的分析测定第20页
        2.3.4 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第20-22页
    2.4 技术路线第22-23页
第三章 小流域土壤侵蚀的时空变化特征第23-33页
    3.1 坝内沉积泥沙理化性质的空间变异性第23-27页
        3.1.1 泥沙理化性质的垂直空间变化特征第23-26页
        3.1.2 泥沙理化性质的水平空间变化特征第26-27页
    3.2 估算淤地坝的淤积量第27-29页
        3.2.1 淤地坝库容曲线的确定第27-28页
        3.2.2 淤地坝沉积泥沙容重模拟曲线的确定第28-29页
        3.2.3 淤地坝沉积旋廻泥沙量的计算第29页
    3.3 建立淤地坝沉积泥沙的时间序列第29-30页
    3.4 小流域的侵蚀产沙特征第30-32页
    3.5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四章 小流域泥沙来源的历史演变规律第33-42页
    4.1 小流域四种源地泥沙来源的历史演变特征第33-38页
        4.1.1 各源地土壤性质统计分析第33-34页
        4.1.2 复合指纹识别因子的筛选与组合第34-36页
        4.1.3 复合指纹识别技术确定沉积旋回泥沙来源第36-37页
        4.1.4 小流域各泥沙源地侵蚀产沙量的时间变化第37-38页
    4.2 小流域两种源地泥沙来源的历史演变规律第38-40页
        4.2.1 两来源最佳指纹因子的筛选与组合第38-39页
        4.2.2 复合指纹识别技术确定沟间地和沟谷地的产沙比第39-40页
    4.3 退耕还林前后流域侵蚀产沙对比分析第40-41页
    4.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五章 极端降雨条件下流域的侵蚀特征第42-46页
    5.1 暴雨侵蚀泥沙的理化特征分析第42-43页
    5.2 小流域在暴雨条件下的侵蚀产沙来源第43-44页
    5.3 小流域在暴雨条件下的侵蚀产沙强度第44-45页
    5.4 本章小结第45-46页
第六章 主要研究结论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致谢第52-53页
作者简介第53页

论文共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甘肃七建集团设计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
下一篇:兰州同利达商贸有限公司的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