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5页 |
一、选题的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的目的 | 第10-11页 |
三、相关的概念界定 | 第11页 |
四、国内外有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五、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第一部分:当前城乡结合部“初二现象”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调查 | 第15-25页 |
一、城乡结合部“初二现象”学生的心理问题数据的调查及分析 | 第15-17页 |
二、本校初二学生调查及个案分析 | 第17-25页 |
第二部分:城乡结合部“初二现象”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25-29页 |
一、城乡结合部“初二现象”学生的心理特点 | 第25-26页 |
(一) 更加的敏感 | 第25页 |
(二) 凌乱的人际关系处理 | 第25页 |
(三) 超强的叛逆心理 | 第25页 |
(四) 自卑心理 | 第25-26页 |
二、城乡结合部“初二现象”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 第26-27页 |
三、城乡结合部“初二现象”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 第27-29页 |
(一) 特定的生活环境的影响 | 第27-28页 |
(二) 家庭教育氛围的影响 | 第28页 |
(三) 社会环境方面 | 第28-29页 |
第三部分:城乡结合部“初二现象”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 第29-38页 |
一、加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 第29-30页 |
(一) 进行定期团体心理辅导 | 第29页 |
(二) 强化对学生心理的个案辅导 | 第29-30页 |
(三) 提高教师的心理知识储备 | 第30页 |
(四) 建立完整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 | 第30页 |
二、班主任及教师应对“初二现象”的积极措施 | 第30-34页 |
(一) 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 第30-31页 |
(二) 坦诚对待学生的早恋 | 第31-32页 |
(三) 正确对待网络世界的“双刃剑” | 第32页 |
(四) 因材施教合理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 | 第32-34页 |
三、引导家长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 第34-36页 |
(一) 引导结合部的家长改变教育观点 | 第34-35页 |
(二) 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形成学校与家庭的最大合力 | 第35-36页 |
四、组织社会协同教育 | 第36-38页 |
结束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41-42页 |
附录 | 第42-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