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检测小车测量方法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轨道检测技术发展与现状 | 第14-18页 |
1.2.1 轨道动静态检测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2.2 轨道检测小车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3 计算机视觉检测研究现状 | 第18页 |
1.3 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基准网的建立 | 第20-30页 |
2.1 CPⅣ轨道基准网基本知识 | 第20-24页 |
2.1.1 CPⅣ基本知识 | 第20-21页 |
2.1.2 CPⅣ建立原理 | 第21-24页 |
2.2 全站仪测站方法研究 | 第24-29页 |
2.2.1 全站仪简介 | 第24-25页 |
2.2.2 CPⅢ轨道控制网测站方法研究 | 第25-27页 |
2.2.3 CPⅣ轨道基准网测站方法研究 | 第27-28页 |
2.2.4 测站方法对比分析 | 第28-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轨道检测小车测量方法及原理研究 | 第30-44页 |
3.1 总体测量方案 | 第30-32页 |
3.1.1 测量方法与流程 | 第30-31页 |
3.1.2 无砟轨道验收技术指标 | 第31-32页 |
3.2 相对结合参数测量方案 | 第32-35页 |
3.2.1 里程测量方案 | 第32页 |
3.2.2 轨距测量方案 | 第32-33页 |
3.2.3 超高测量方案 | 第33-34页 |
3.2.4 扭曲测量方案 | 第34-35页 |
3.3 绝对定位参数测量方案 | 第35-40页 |
3.3.1 轨道检测小车坐标系定义 | 第35-36页 |
3.3.2 全站仪坐标计算 | 第36-37页 |
3.3.3 刚体坐标与欧拉角定义 | 第37-38页 |
3.3.4 刚体坐标计算 | 第38-39页 |
3.3.5 轨道被测点坐标计算 | 第39页 |
3.3.6 轨道中线坐标计算 | 第39-40页 |
3.4 平顺性参数测量方案 | 第40-43页 |
3.4.1 轨向检测方案 | 第40-43页 |
3.4.2 高低检测方案 | 第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轨道检测小车机械结构设计 | 第44-54页 |
4.1 测量设备选用 | 第44-47页 |
4.1.1 系统组成 | 第44页 |
4.1.2 传感器选型 | 第44-46页 |
4.1.3 全站仪选型 | 第46-47页 |
4.2 车架设计 | 第47-48页 |
4.3 里程测量机构设计 | 第48-49页 |
4.4 轨距测量机构设计 | 第49-50页 |
4.5 超高测量机构设计 | 第50-51页 |
4.6 推手机构设计 | 第51-52页 |
4.7 全站仪平台设计 | 第52-53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轨道状况检测 | 第54-68页 |
5.1 轨道状况及影响 | 第54-55页 |
5.2 轨道状况检测方案 | 第55-59页 |
5.2.1 检测流程 | 第55-56页 |
5.2.2 系统组成 | 第56-57页 |
5.2.3 设备安置 | 第57-59页 |
5.2.4 检测方法 | 第59页 |
5.3 轨道状况检测试验 | 第59-67页 |
5.3.1 图像采集与前处理 | 第60页 |
5.3.2 图像处理 | 第60-63页 |
5.3.3 目标检测 | 第63-65页 |
5.3.4 图像识别 | 第65-66页 |
5.3.5 数据分析 | 第66-6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