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达州市通川区北部山区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引言第11-24页
    1.1 课题来源第11页
    1.2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4页
        1.2.1 选题背景第11-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概述第14-19页
        1.3.1 旅游扶贫研究综述第14-18页
        1.3.2 社区参与研究综述第18-19页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9-22页
        1.4.1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2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第20-22页
    1.5 文章框架及创新点第22-24页
        1.5.1 论文主要内容第22页
        1.5.2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22-24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4-28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4-25页
        2.1.1 贫困的概念第24页
        2.1.2 旅游扶贫的概念第24-25页
        2.1.3 社区参与的概念第25页
    2.2 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理论基础第25-28页
        2.2.1 旅游乘数理论第25-26页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6页
        2.2.3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6-27页
        2.2.4 社区参与理论第27-28页
第3章 通川区北部山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社区经济发展的影响第28-35页
    3.1 达州市通川区北部山区概况第28-29页
    3.2 自然地理环境第29-30页
        3.2.1 地形地貌第29页
        3.2.2 自然气候第29页
        3.2.3 水文条件第29页
        3.2.4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第29-30页
        3.2.5 自然灾害第30页
    3.3 通川区北部山区贫困现状第30-32页
    3.4 通川区北部山区长期贫困的原因分析第32-35页
        3.4.1 自然条件恶劣,区位条件差第32-33页
        3.4.2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第33页
        3.4.3 产业结构单一,增收渠道狭窄第33页
        3.4.4 思想观念陈旧,缺乏专业生产技术第33页
        3.4.5 贫困面大,返贫现象严重第33-35页
第4章 通川区北部山区社区参与旅游扶贫开发的基础研究第35-39页
    4.1 通川区北部山区旅游资源状况第35-36页
        4.1.1 旅游资源分析第35-36页
        4.1.2 旅游资源总体评价第36页
    4.2 北部山区进行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第36-37页
        4.2.1 通川区北部山区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可行性第36-37页
        4.2.2 通川区北部山区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必要性第37页
    4.3 北部山区进行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优势第37-39页
第5章 通川区北部山区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开发措施第39-51页
    5.1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决策阶段第39-40页
        5.1.1 参与社区及其旅游业情况调查第39页
        5.1.2 参与旅游开发方案的制定第39-40页
        5.1.3 参与旅游开发的评审及成果检验第40页
    5.2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项目实施阶段第40-48页
        5.2.1 参与旅游产品定位第40-43页
        5.2.2 参与旅游项目和旅游商品的提升优化第43-45页
        5.2.3 参与特色旅游线路和游憩方式设计第45-46页
        5.2.4 参与产业的优化和引导第46-47页
        5.2.5 参与旅游服务和旅游社区营销第47-48页
    5.3 社区参与旅游扶贫开发的利益分配阶段第48-51页
        5.3.1 建立动态的贫困人.信息系统第48页
        5.3.2 建立全面的贫困人.参与机制第48-49页
        5.3.3 建立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第49页
        5.3.4 建立完善的利益分享机制第49-50页
        5.3.5 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第50-51页
第6章 通川区北部山区社区参与旅游扶贫保障体系第51-53页
    6.1 政府管理保障第51页
    6.2 政策法规保障第51页
    6.3 资金财务保障第51-52页
    6.4 技术人才保障第52-53页
第7章 结论与不足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品牌接触点传播管理研究
下一篇:基于社交网络的消费者品牌信息分享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