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世界各国城市市政经济概况论文--中国论文--地方城市经济论文

城市化进程中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补偿问题研究--以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导论第10-18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12页
        1.研究目的第11页
        2.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国内研究现状综述第12-13页
        2.国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3-14页
        3.总结性评述第14-15页
    (四)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5-17页
        1.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5-16页
        2.研究框架第16-17页
    (五)研究方法第17页
    (六)研究创新点第17-18页
一、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基础第18-23页
    (一)概念界定第18-19页
        1.城市化第18页
        2.城中村第18-19页
        3.城中村改造第19页
        4.拆迁安置补偿第19页
    (二)相关理论基础第19-23页
        1.地租理论第19-20页
        2.产权理论第20-21页
        3.土地供需理论第21页
        4.公共管理理论第21页
        5.博弈论第21-23页
二、杨凌示范区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补偿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第23-33页
    (一)杨凌示范区城中村改造基本情况第23-26页
        1.杨凌示范区概况第23-24页
        2.杨凌示范区城中村改造情况第24-25页
        3.杨凌示范区城中村拆迁改造积累的初步经验第25-26页
    (二)杨凌示范区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补偿现状第26-28页
        1.拆迁安置补偿的基本思路第26页
        2.拆迁安置补偿的主要方式第26-27页
        3.拆迁安置补偿的总体情况第27-28页
    (三)杨凌示范区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补偿存在的问题第28-31页
        1.拆迁安置补偿标准不够合理第28页
        2.拆迁安置补偿方式较为单一第28-29页
        3.后期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第29-30页
        4.拆迁安置补偿办法不够科学第30页
        5.安置村民融入新环境比较困难第30-31页
    (四)拆迁安置补偿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1-33页
        1.城中村改造法律、法规及政策不够完善第31页
        2.拆迁安置补偿标准与市场接轨不够到位第31页
        3.部分城中村房屋用地性质和房屋产权不够明晰第31-32页
        4.政府过于追求行政目标第32页
        5.拆迁安置程序不够透明第32-33页
三、典型地区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补偿实践及启示第33-40页
    (一)重庆市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补偿的实践与经验第33-34页
        1.探索与实践第33-34页
        2.经验与启示第34页
    (二)杭州市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补偿的实践与经验第34-36页
        1.探索与实践第34-35页
        2.经验与启示第35-36页
    (三)郑州市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补偿的实践与经验第36-38页
        1.探索与实践第36-37页
        2.经验与启示第37-38页
    (四)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补偿的实践与经验第38-40页
        1.探索与实践第38-39页
        2.经验与启示第39-40页
四、优化杨凌示范区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补偿的对策第40-52页
    (一)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拆迁安置补偿标准第40-45页
        1.提高房屋征收补偿评估标准第40-43页
        2.建立土地收益共享机制第43-44页
        3.提高搬迁费、补助费和奖励费用标准第44-45页
    (二)探索更加多元化的补偿方式第45-46页
        1.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第45页
        2.大力扶持村民专业合作社第45-46页
    (三)完善拆迁安置相关补偿政策第46-47页
        1.改变重评估轻奖励的补偿政策第46页
        2.合理确定被拆迁房屋建筑面积第46-47页
        3.创新货币化补偿与产权置换补偿方式第47页
    (四)构建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第47-49页
        1.建立完善养老保障体系第48页
        2.建立多样化的创业就业保障制度第48页
        3.建立完善大病救助制度第48-49页
        4.建立完善教育保障制度第49页
    (五)充分协调政府、开发商、村民三方利益第49-50页
    (六)引导生活方式从“村民”向“市民”转变第50-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陕西省省直机关公务员绩效考核研究--以陕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为例
下一篇:西安航空基地开发区管理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