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艺术论文--音乐论文--民族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中国民族器乐论文--弹拨乐理论和演奏法论文--古筝论文

清筝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9-12页
    一、研究对象和现状第9-10页
    二、研究方法和价值第10-12页
第一章 清代筝的形制与表现手法第12-28页
    第一节 筝的形制第12-19页
        一、沿袭前代第12-17页
        二、清代创制第17页
        三、雅托克(蒙古筝)第17-19页
    第二节 演奏方法第19-22页
        一、指法类别第19-22页
        二、义甲第22页
    第三节 乐曲分析第22-28页
        一、调式第23-26页
        二、结构——以《将军令》为例第26-28页
第二章 清代筝的传承方式第28-33页
    第一节 师徒传承第28-29页
    第二节 家庭传承第29-30页
    第三节 官府教习第30页
    第四节 记谱流传第30-33页
第三章 清代筝的表演场域第33-52页
    第一节 民间场所第33-38页
        一、民族器乐合奏第33-36页
        二、戏曲音乐——以榆林小曲为例第36-37页
        三、说唱音乐第37-38页
    第二节 宫廷燕乐第38-44页
        一、队舞乐第38-41页
        二、蒙古乐第41-44页
    第三节 宗教仪式第44-48页
        一、佛教音乐第44-46页
        二、满族萨满音乐第46-48页
    第四节 文人活动第48-52页
        一、宴饮赠别第48-49页
        二、家乐第49-52页
第四章 清代筝的社会功能第52-58页
    第一节 教化功能第52-54页
    第二节 审美功能第54-55页
    第三节 娱乐功能第55-56页
    第四节 仪式功能第56-58页
第五章 清代筝的美学风格与文化意蕴第58-71页
    第一节 美学风格第58-67页
        一、哀第58-61页
        二、壮美第61-63页
        三、俗第63-67页
    第二节 文化意蕴第67-71页
结语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6页
致谢第76-77页
附:本人读研期间发表科研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符号·文本·身体—后结构视野中的柏桦诗歌艺术研究
下一篇:汉晋之间西王母图像流变研究--以实物器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