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3-3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4-1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30页 |
1.3.1 基于大光斑LiDAR的森林结构参数估测 | 第19-26页 |
1.3.2 植被冠层的物理模型 | 第26-28页 |
1.3.3 问题陈述 | 第28-3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5 研究技术路线 | 第31页 |
1.6 本章小节 | 第31-32页 |
2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数据 | 第32-53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32-34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32-33页 |
2.1.2 地形地貌 | 第33页 |
2.1.3 水文气象 | 第33页 |
2.1.4 森林资源 | 第33-34页 |
2.2 研究数据 | 第34-52页 |
2.2.1 ICESat-GLAS系统及数据获取 | 第34-46页 |
2.2.2 野外样地调查 | 第46-51页 |
2.2.3 专题数据 | 第51-5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3 ICESat-GLAS数据处理 | 第53-63页 |
3.1 ICESat-GLAS数据处理 | 第53-62页 |
3.1.1 ICESat-GLAS数据预处理 | 第53-60页 |
3.1.2 ICESat-GLAS波形特征参数提取 | 第60-62页 |
3.2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4 蒙特卡罗模拟星载ICESat-GLAS森林回波波形 | 第63-94页 |
4.1 引言 | 第63-64页 |
4.2 研究方法 | 第64-87页 |
4.2.1 蒙特卡罗方法 | 第64-66页 |
4.2.2 模拟模型 | 第66-75页 |
4.2.3 各元素辐射特性 | 第75-77页 |
4.2.4 光子在森林冠层内随机过程的模拟 | 第77-87页 |
4.2.5 迭代次数 | 第87页 |
4.2.6 模拟结果评价 | 第8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87-93页 |
4.4 结论 | 第9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5 基于ICESat-GLAS回波数据的森林参数反演 | 第94-117页 |
5.1 引言 | 第94-95页 |
5.2 研究方法 | 第95-101页 |
5.2.1 研究数据 | 第95-96页 |
5.2.2 基于实际回波和模拟回波波形数据的森林参数模型 | 第96-99页 |
5.2.3 模型评价 | 第99-10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1-115页 |
5.3.1 森林最大冠层高度反演 | 第101-106页 |
5.3.2 森林生物量反演 | 第106-110页 |
5.3.3 森林郁闭度反演 | 第110-115页 |
5.4 结论 | 第11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15-117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117-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1页 |
附录 | 第131-146页 |
附录A 样地调查表 | 第131-132页 |
附录B 波长400nm至2500nm的叶反射率和透射率 | 第132-139页 |
附录C 光子在森林冠层内随机过程的部分语句 | 第139-140页 |
附录D 发射脉冲返回到传感器的时刻及对应标准化能量值 | 第140-1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6-147页 |
致谢 | 第147-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