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2-21页 |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板材密度检测技术发展状况 | 第13-17页 |
1.2.1 国内外木材密度检测技术发展状况 | 第13-15页 |
1.2.2 国内外纤维板密度检测技术发展状况 | 第15-17页 |
1.3 数字图像检测技术 | 第17-18页 |
1.4 关键问题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1页 |
1.4.1 关键问题 | 第18-19页 |
1.4.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2 纤维板剖面图像采集与处理 | 第21-58页 |
2.1 纤维板剖面图像采集装置 | 第21-23页 |
2.2 纤维板剖面图像处理算法中灰色理论基础 | 第23-25页 |
2.2.1 灰色关联分析 | 第23-24页 |
2.2.2 灰熵理论 | 第24-25页 |
2.3 纤维板剖面图像处理算法中模糊熵理论基础 | 第25-28页 |
2.3.1 模糊集合的概念 | 第25页 |
2.3.2 常用的隶属度函数 | 第25-27页 |
2.3.3 模糊熵 | 第27-28页 |
2.4 纤维板剖面孔穴图像预处理 | 第28-45页 |
2.4.1 剖面孔穴图像灰度化 | 第28-31页 |
2.4.2 剖面孔穴图像去噪 | 第31-39页 |
2.4.3 剖面孔穴图像增强 | 第39-45页 |
2.5 剖面孔穴图像分割 | 第45-50页 |
2.5.1 常用的分割方法 | 第46-47页 |
2.5.2 基于改进模糊熵和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剖面孔穴图像分割方法 | 第47-49页 |
2.5.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9-50页 |
2.6 剖面孔穴图像边缘检测 | 第50-56页 |
2.6.1 常用的边缘检测方法 | 第50-51页 |
2.6.2 基于局部关联熵和模糊熵的剖面孔穴图像边缘检测方法 | 第51-56页 |
2.6.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3 纤维板剖面孔穴微观结构的定义与实验方法 | 第58-69页 |
3.1 孔穴微观形态参数定义 | 第58-61页 |
3.2 孔穴微观形态参数分析 | 第61-68页 |
3.2.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61-62页 |
3.2.2 实验标定 | 第62-63页 |
3.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3-68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4 基于孔穴特征参数的纤维板剖面密度分布判定 | 第69-79页 |
4.1 特征参数数据库的建立 | 第69页 |
4.2 孔穴特征参数相似度判别 | 第69-75页 |
4.2.1 常用相似度判别方法 | 第69-71页 |
4.2.2 相似度判别方法比较 | 第71-74页 |
4.2.3 综合最优相似判别法 | 第74-75页 |
4.3 基于孔穴特征参数的纤维板剖面密度分布判定实验与分析 | 第75-77页 |
4.3.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75页 |
4.3.2 结果与分析 | 第75-7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5 纤维板剖面密度分布检测系统 | 第79-89页 |
5.1 检测系统工作原理 | 第79页 |
5.2 纤维板剖面切削机床 | 第79-80页 |
5.3 检测系统设计 | 第80-83页 |
5.3.1 硬件设计 | 第80-81页 |
5.3.2 软件设计 | 第81-83页 |
5.4 检测系统实现 | 第83-88页 |
5.4.1 初始界面 | 第83-84页 |
5.4.2 参数设置 | 第84-85页 |
5.4.3 图像的获取 | 第85页 |
5.4.4 特征参数提取 | 第85-86页 |
5.4.5 数据管理 | 第86-87页 |
5.4.6 剖面密度分布检测 | 第87-8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结论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