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立案制度研究--从立案审查制到立案登记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立案登记制度及其理论基础 | 第10-20页 |
(一) 立案登记制度改革的背景 | 第10-11页 |
(二) 立案登记制与立案审查制 | 第11-17页 |
1. 立案审查制内容与评析 | 第11-14页 |
2. 立案登记制内容与评析 | 第14-16页 |
3. 两种制度的区别 | 第16-17页 |
(三) 立案登记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1. 诉权理论 | 第17-19页 |
2. 程序当事人理论 | 第19-20页 |
二、两大法系国家立案登记制度对比分析 | 第20-26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 | 第20-22页 |
1. 德国 | 第20-21页 |
2. 日本 | 第21页 |
3. 法国 | 第21-22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 | 第22-23页 |
1. 美国 | 第22-23页 |
2. 英国 | 第23页 |
(三) 两大法系制度评析与启示 | 第23-26页 |
1. 严格区分起诉要件和诉讼要件 | 第23-24页 |
2. 承认程序当事人概念 | 第24页 |
3. 适格当事人判定 | 第24页 |
4. 司法最终解释原则 | 第24-26页 |
三、我国立案登记制度评析与完善建议 | 第26-34页 |
(一) 我国立案登记制度评析 | 第26-28页 |
1. 基于制度角度 | 第26-27页 |
2. 基于法治和国情角度 | 第27-28页 |
(二) 立案登记制度尚需明确的问题 | 第28-29页 |
1. 立案登记制度下的审查问题 | 第28页 |
2. 立案登记制度下的恶意诉讼问题 | 第28-29页 |
3. 立案登记制度的辩证评析 | 第29页 |
(三) 完善立案登记制度的建议 | 第29-34页 |
1. 加强法治队伍建设 | 第29-30页 |
2. 确立形式化起诉条件 | 第30-31页 |
3. 明确划分诉讼要件与起诉条件 | 第31页 |
4. 新制度下的立案审查 | 第31-32页 |
5. 对虚假诉讼的处理方式 | 第32页 |
6. 改革主管制度 | 第32-33页 |
7. 强化制裁职能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