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中国外交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基于CIS理论的中国国家形象塑造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绪论第8-15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10页
        (一) 研究背景第8-9页
        (二) 研究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第10-14页
        (一) 关于国家形象的国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二) 关于国家形象的国内研究综述第12-13页
        (三) 关于本文论题的研究现状第13-14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一) 研究思路第14页
        (二)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一章 国家形象与CIS理论第15-24页
    一、国家形象的基本内涵第15-19页
        (一) “国家形象”概念在西方的提出与发展第15-16页
        (二) “国家形象”概念在当代中国的形成与发展第16-18页
        (三) 国家形象的属性第18-19页
    二、CIS理论第19-24页
        (一) CIS的内涵第19-20页
        (二) CIS的战略第20-22页
        (三) CIS的功能第22-24页
第二章 国家形象塑造中导入CIS理论的价值分析第24-36页
    一、中国实施国家形象战略的必要性第24-25页
        (一) 扭转当下国家形象塑造缺乏整体性的局面第24页
        (二) 改善当下国家形象定位不清晰的现状第24-25页
        (三) 消解“中国威胁论”等舆论的负面影响第25页
    二、CIS战略应用于国家形象战略的可行性第25-27页
        (一) 企业家政府理论的驱动第25-26页
        (二) 国家与企业在形象塑造的核心理论层面存在共性第26页
        (三) CIS战略对国家形象塑造具有适用性第26-27页
        (四) CIS理论可为国家形象塑造提供具体指导第27页
    三、CIS战略应用于国家形象塑造的价值分析第27-29页
        (一) 传达明确的理念有利于国家形象的清晰定位第27-28页
        (二) 展示鲜明的行为有利于国家形象的独特识别第28-29页
        (三) 构建清晰的视觉有利于国家形象的高效传播第29页
    四、我国运用CIS理论进行国家形象塑造的成功探索第29-36页
        (一) 理念识别层面第30-31页
        (二) 行为识别层面第31-33页
        (三) 视觉识别层面第33-36页
第三章 2002年韩日世界杯对中国国家形象提升的启示第36-46页
    一、2002年韩日世界杯以前韩国所面临的社会各方面问题第36-38页
        (一) 韩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第36-37页
        (二) “文化立国”发展战略的历史背景第37-38页
        (三) 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成为改善形象的契机第38页
    二、韩日世界杯成功助韩塑造“Dynamic Korea”形象第38-42页
        (一) 确定明确的国家形象定位和宣传目标第39-40页
        (二) 调动各方利益相关者“推波助澜”第40-41页
        (三) 借助赛事余热启动“后世界杯模式”第41-42页
    三、2002年韩日世界杯对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启示第42-46页
        (一) 运用品牌经营理念,树立国家品牌形象第42-43页
        (二) 明确形象定位,提升国家形象辨识度第43-44页
        (三) 详细制定宣传计划,提高其过程执行力第44页
        (四) 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尤其是发挥民间力量第44-45页
        (五) 学会发挥联动效应,扩大后续产业效益第45-46页
第四章 构建中国国家形象识别系统的策略思考第46-64页
    一、理念识别子系统第46-51页
        (一) 开放富强的经济形象第47-48页
        (二) 民主包容的政治形象第48-49页
        (三) 和谐文明的社会形象第49页
        (四) 和平发展合作的大国外交形象第49-50页
        (五) 和平透明的军事形象第50-51页
    二、行为识别子系统第51-56页
        (一) 通过国家领导人和外交人员的言行塑造和平(?)的国家形象第51-53页
        (二) 通过政府的对外援建塑造友好共建的国家形象第53页
        (三) 通过企业生产和服务塑造诚信创新的国家形象第53-54页
        (四) 通过媒体构建双向交流塑造文明进步的大国形象第54-55页
        (五) 通过非政府组织广泛交流塑造发展进取的国家形象第55-56页
    三、视觉识别子系统第56-64页
        (一) 打造个人品牌形象第56-58页
        (二) 打造组织品牌形象第58-60页
        (三) 打造国家品牌形象第60-64页
结语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机制研究
下一篇:我国传统行政理念的反思与超越